违约损失如何界定
违约损失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直接损失
实际支出费用:如因对方违约无法收回的原材料采购费、运输费、已付工资等。
资产价值缩水损失:例如,房产因卖方违约致市场价值降低,或企业因资金链紧张低价变卖资产的差价。
间接损失
可得利益损失:即合同正常履行后守约方应得的预期纯利润,但需违约方可预见,例如商业买卖中因供货方违约导致的转售差价损失。
商业机会损失:因违约错过与第三方交易合作机会产生的潜在利益损失,认定较复杂。
其他损失
定金损失:依定金罚则承担。
违约金支出或收入:按合同约定。
中介佣金和隐性成本:中介佣金常因违约不退,还有洽谈等隐性花费;为挽回损失支出的合理费用,如律师费、诉讼费等。
损失认定的原则和方法
填平原则
违约损失赔偿的目的是让守约方处于如果债务得以按约适当履行时的状态。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实际损失与可得利益
实际损失包括因违约直接导致的费用和损失,如货款、仓储费等。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合同正常履行后守约方应得的预期纯利润,需违约方可预见,可通过差额法、类比法或综合评估法进行计算。
违约金的调整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高或过低,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他实际损失
守约方正常履约所需的必要费用不应纳入赔偿范围,如因违约方违约,守约方额外支出的费用则应纳入赔偿范围。
综合判断
违约损失的认定应当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利益减损的确定性程度、利益减损与违约行为的关联程度、守约方对利益减损的可责难程度、违约金对减损利益的填补程度等,并根据各要素的权重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综合判断。
结论
违约损失界定的关键在于全面评估因违约行为直接和间接导致的损失,并遵循填平原则,确保守约方得到合理补偿。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机构,以确保损失的准确计算和合理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