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白居易古诗的意思(白居易最犀利的一首诗)
千年前,李白满腔抱负奉诏入京,谁料不仅不被玄宗重用,还遭受权臣排挤,最终赐金放还,重归山河。潇洒如李白,在面对人生不如意时,仍偶有徘徊,满腔愤慨化作一曲《行路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千年来,无数人在失意时总会感慨一句人生艰难,但人生的路到底有多难走?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关于“行路难”,同处大唐的白居易,早已给出答案。

《太行路》
唐·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重。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
只在人情反覆间。
白居易初入官场时,同样胸怀壮志,他自认为受到了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而希望通过尽言官之职来报答知遇之恩,因此不仅频繁上书论事,还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譬如《卖炭翁》、《观刈麦》等,借以补察时政,敦促天子,甚至当面指出皇帝错误。
尽管白居易上书多被接纳,但直言的方式仍使唐宪宗不满,曾抱怨道:“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也因为他的直言,得罪了无数权贵,最终才被借机诬陷,落得个贬谪江州的结果。而他身处官场,更是见惯了朝中重臣朝蒙恩宠夕遭贬谪的现象,感慨自身际遇,思及旁人境遇,终将满腔情绪化作笔尖纸墨。
诗一开篇,便用太行路和巫峡水与多变的人心作比。太行路崎岖不平,甚至会损坏行走其间的车子,但若和人心相比,反而成了平坦大道。巫峡水势湍急,能使船只翻覆,但和人心相比,反而成了波澜不惊的川流。几笔勾勒,便足见人心险恶,难以揣测。

紧接着,连用四个典故进一步说明人心易变。
其一为赵壹所言:“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人的喜好厌恶总是反复无常,喜欢你时,极尽宠爱,好似羽毛能从皮下生长出来;厌恶你时,却恨不得你生疮溃烂。
其二则化用了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夫妻结婚不过五年,便从异常恩爱的“牛郎织女”,变成了生死不见的参、商两星。
其三为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曾说过:“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可见以色侍君,难得长久。
其四,借“鸾镜”的典故,再度感慨人心易变。女子总爱照镜子,殊不知容貌未改时,夫君却早已变心。
随后,白居易对夫妻之间的朝夕生变做出总结,并再度唏嘘感慨。因为君心已变,所以即便妻子的衣服香气四溢,装饰璀璨,依旧会不知其味,不见其美。人生的路着实艰难,生在世间,切莫做那只得依靠旁人的女儿身,否则百般苦乐都是身不由己。
最后,白居易将夫妻之比上升到君臣关系。他说,这世间的艰难,不至于夫妻反复,就连君臣相处亦是如此,你看那朝中大臣,有多少人早晨还备受皇恩,夜晚就被皇上赐了死。人生艰难,并不在山高水深,只在人心反复罢了。
因为人心易变,所以夫妻反目,君臣离心;因为人心易变,所以境遇坎坷,总多波折。
一句“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是对李白“行路难”的最佳回答,道尽了世事沧桑人性复杂,时至今日,依旧振聋发聩。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人生在世,与其依靠旁人,不如信仰自己。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唯有自我坚定,方不至于在红尘颠簸中落得满身疮痍。
与此同时也要记得,“人心易变”,只是自我保护的警示,并不是辜负真心的借口。
独立自强,无愧于人,才是在这世间恣意行走的真正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