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世界第三大水灾:还原我国“75.8溃坝”事件的前因后果……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8 12:37:00    

1975年8月,一场洪水铺天盖地淹没了豫东南地区,酿成了世界上最惨烈的洪灾。

1975年8月份,在连日的暴雨下,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在数小时内相继溃堤。

水库内积蓄的57亿立方米的水化作猛兽,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驻马店附近的十个县镇,连带着临近的许昌、周口、南阳都受灾严重,受灾人数达1100万,官方统计数据中的死亡人数为2.6万。这就是“75.8溃堤"事件,被称为世界第三大水灾。

一、台风:

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境内的第3号台风,掠过台湾后,在福建晋江登陆。就在所有人以为这场登陆台风会像之前一样,快速在陆地上消失的时候。

这股台风却突然从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器上失踪了,这一诡异的情况让所有气象人员感到惶惶不安。等再次监测到第3号台风的时候,这股南来的气流,在抵达云南前,受到西风带大形势调整,来了个大转弯。而后在河南境内停滞,受黄淮大平原地形影响,雨珠般的大雨倾盆而下。

二、暴雨:

8月4日至8日,暴雨中心最大降雨量达1631毫米。驻马店地区位于中原腹地、华北平原的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应该在600—800毫米,所以“此次降雨量相当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雨量的18倍”。在暴雨中心——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纪录的美国宾州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创造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

三、板桥水库的建造史:

板桥水库,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板桥镇(初建时属泌阳县)汝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62平方公里。水库以防洪为建设目标。最大库容2.44亿立方米,最高水位110.88米。大坝为粘土心墙,最大坝高24.5米,坝顶高程113.34米,全长l700米。

板桥水库始建于1951年,1951年4月开始兴建,1952年建成拦洪,1953年竣工,工程在运用中发现大坝纵向裂缝和输水洞洞身裂缝。于1956年2月动工扩建加固。主体建筑物由原三级提高为二级,大坝裂缝挖除,重新回填,大坝加高3米,坝氏增加至2020米,并增设高1.3米的防浪墙。主溢洪道加设4孔4×10米闸门,堰顶高程110.34米,最大泄量450立方米/秒;副溢洪道在右侧,为宽300米、堰顶高程113.94米之敞式渠道,最大泄量1160立方米/秒。输水洞由0.3米钢筋混凝土衬砌,改为直径3.2米圆形洞,底部埋设铸铁管作为发电输水管道。水库扩建后,防洪标准达到百年洪水设计,千年洪水校核,最大库容4.92亿立方米。

当时,水库水坝大量建立,该地区石漫滩、板桥水库都属于大型水库。人们普片相信石漫滩水库可以轻松驾驭5 年一遇的洪水;板桥水库可以控制100年一遇的洪水,碰上1000年一遇的洪水也无需担心。可是,以当时的经验,人们无法知道,这么多的水库,尤其是坝中坝水库,人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危害程度有多大,这也是此次危害如此大的原因之一。

四、板桥水库溃坝事件经过:

连续几天的暴雨使板桥水库水位暴涨,加之通讯不畅,水库管理人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敢大量排水泄洪,而舞钢的石漫滩水库大量洪水急骤涌入板桥水库,加快了板桥水库水位暴涨的速度。

8月7日19时30分,驻守在板桥水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4450部队的战士们,用部队的通讯设备向上级部门发出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快速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垮坝危险!”没有得到任何回音。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可是,同第一封急电一样,这封电报同样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

很快,洪水漫坝,形势越来越危急,几名通讯兵冒着被雷击的风险,将步话机天线以上高处,再一次向上级发出特特告急电。因为当地驻军根本无法离开与外界沟通,所以只得向下游不断鸣枪发射信号,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群众撤离。可彼时的人们根本没想过水库会崩溃,并且在如开水龙头般的大雨中,根本无法听到信号枪的声音,就算听到了也并不知道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大雨中的众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他们靠近。

在数天的暴雨倾注下,量大、峰高、势猛的特大洪水,注入了水库及其附近河道。在这样千年一遇的大洪水的冲击下,水库严重超蓄,蓄洪堤多处被冲毁决口。

8月8日凌晨1时,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冲去,首当其冲的文城公社受灾最为严重,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2时,洪水冲进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该县830平方公里的土地荡然无存,洪水过处,大小村落踪影皆无。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干流水面上,人头攒动,拼命挣扎、呼救。遇难的人及猪、羊、牛、马等家畜家禽的尸体顺流漂流。石滚、碾盘被冲下沟河,拖拉机、重型机械车随水翻滚,遂平火车站50吨车厢被冲走5公里,铁轨被扭成麻花。洪水导致1015万人口受灾,超过2.6万人口死难(一说23万人),倒塌房屋524万间,淹死牲畜30万头,致使京广线冲毁102千米,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五、连锁灾害反应:

在暴雨中心最大24小时雨量达1605毫米,大于1000毫米的降雨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的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这一片地区,星罗棋布着上百个山区水库。

更可怕的是,板桥水库的溃坝只是一个开始,石漫滩、田岗等大型水库一一决堤,水势自上而下,以每秒13米的最高速度疯狂扫过。据相关文件记载,这股冲垮堤坝的大水,形成了高达9米,宽15公里的洪流超过60亿立方米的洪水将整个驻马店地区全部淹没,最终构造出了一个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的汪洋区,而威力比04年印度洋爆发的超强海啸还大的多。

随着洪水的蔓延,储蓄了巨大势能的洪水,以极快的速度冲击着。很多人在睡梦中,连“救命”的呼声都没有喊出,就被水流拍打到墙上,而后被大水吞没。据驻马店官方统计,在这场洪水中,约有10万人被洪水卷走。而在洪水中,有些幸运的人抓住漂浮物侥幸存活下来,也被冲到了20多公里外才被救起来,但更多的人则是在洪水中丧生。

来势汹汹的洪水,从河南一直冲到了安徽北部地区。自溃坝起,只用了短短6个小时,就已经将数百万人泡在水中。漯河、周口、安徽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洪水的侵害,其中驻马店是这次灾害的重灾区,因此这场河南“75·8”水灾,又被叫做“驻马店75·8”洪水,而驻马店遂平县,因为位于水库下游,受到了洪水首当其冲的冲击,在后续因为被洪水毁坏严重,还被定为了毁灭性灾害县。

六、救灾过程:

这场特大洪水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武汉军区和南京军区紧急出动军队展开救援,对于堵塞的河道进行了为时期两天的爆破式疏通,从而解决民众被泡在水中的问题;中央方面对驻马店地区派出了慰问团,对于灾区人民展开慰问;水利专家们乘着直升机在灾区上空反复盘旋,以此来为政府提供治水方法与救灾指导……

然而,灾情却远超所有人想象。如果说凌晨水库跨坝导致的冲击性灾害,给数百万还在睡梦中的群众,触不及防的一击时,那么宣泄不通的河道让洪水持续不下,更加加重了这场洪水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直至解放军疏通河道完毕为止。

尽管肆虐的洪水已经停止,但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驻马店的数百万群众,在久久不退的积水中,顶着三伏天火辣辣的大太阳,饿着肚子等待着救援。

七、回忆事发、事后的经过:

根据经历过这场暴雨的村民回忆说:“当时雨下得又急又猛,一连三四天都没有停过。白天看着跟晚上一样黑,几乎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天像是漏了一个窟窿,水直接从上往下倒。当时把水盆放在外面,几乎瞬间就装满了。”由此可见,当时雨势的猛烈程度。

那年我25岁,水上来后所有人都在倒塌的房顶上,我们家是用先倒塌的房子上的檩条在树上搭了蓬,老年人和孩子就在树上的蓬子上,又在院子里高点的地方用两个床上下叠着,人就站在上面。那一夜除了不懂事的孩子睡觉了外,其他所有人都是一夜没睡,水位不停的往上涨,很多人都搬到了大粪堆上去住了,那个年代生产队都有大粪堆,一般都是几十米长几米宽可能是两米左右的高度,上面能住不少人。那个时候所有的地方都是水,深的有两米左右浅的也有一米,后来国家派飞机往庄稼地里投炕好的饼,好多人都去抢。

虽然75.8大水时我不记事,但家里人事后多次回忆起当年的惨状,还有村里同龄人包括大我五六岁的孩子都很非常稀少,因为大部分都折损在那场大水里了,再看看成片的坟头,大部分都是当年遇难人员留下的。历史不应该忘记,那些遇难的民众更不应该被遗忘。

八、经验教训:

驻马店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按理说不会有这么大的降雨量。后来分析得出,是受到了1975年第三号超强台风的影响。

板桥水库的设计,可以控制100年一遇的洪水,碰上1000年一遇的洪水也无需担心。,但是人们忽略了这一思路的一个漏洞,那就是所谓“千年一遇”洪水的数据都不是精准的,而是我们从有限的历史资料里估算出来的。

这场洪水导致一千多万人受灾,超过两万多的人死亡。驻马店成为一片汪洋大海,经济损失更是高达近百亿元。六十多个水库发生溃决,是世界上水库垮坝最惨、最严重的一次悲剧。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水库设计的时候没有想到在北方会降下如此大的暴雨,导致设计数据根本无法承受这次的降雨量。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消息传播不方便,上游的人已经发了信号弹,但是下游的人根本得不到消息。造成了第一时间无法及时撤退,所以才酿成这次惨剧。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大自然一个小小的“动作”,就会给人类造成如此巨大的灾难!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改造自然、运用自然,应当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生存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