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必须为父母做的几件事 ,你做了几件?
01
亲手给父母做一顿饭
“翻炒就是情感的升温,糖醋就是情感中的蜜意,做一碗面条何尝不是柔情。”
小时候,我们习惯了父母的柔情,总是饭来张口,却不闻父母的辛劳。
长大后,巷子里的欢笑时常让我们怀念,但是厨房的烟火却是真实的在身边。
以前,无论父母多忙,从不会饿着我们;
现在,无论我们多少不得空,也要抽出时间好好给父母做顿饭。
做饭这件事,看似是小事,但意义非凡。
曾有人问:
“子女给父母做饭,父母吃的是味道,还是心情?”
在父母的眼里,能够吃到孩子做的饭,是甜蜜的幸福,是满脸的欣慰,更是内心的感动。
孝顺的孩子能用饭菜的香味,帮父母找回生活的美好滋味。
02
教父母用智能设备
有一次出门叫车,碰到的司机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我看司机操作起软件特别顺溜。
跟他聊天时,我忍不住地说:
“师傅,你这个年纪智能手机还能用这么好,我家里的老人都不太会。”
这句话似乎说到了司机的心坎,他脸上洋溢着幸福,开心地跟我分享:
“这些啊,都是儿子教的。
从装软件,到能接单,到各种收付款的使用,儿子不厌其烦的教了好多遍。”
很多时候,不是父母学不会,只是我们没有耐心;
不是父母跟不上时代,只是我们没有尽心尽责。
智能设备的使用,对于我们,是信手拈来的事;
但对于父母,却充满阻碍。
时代日新月异,但人一直在老去。
与其去埋怨父母跟不上现代的节奏,不如主动帮他们学习新技能,不让他们被时代所抛弃。
03
适当给父母些夸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耳边不再有母亲“你怎么这么笨”的唠叨,转而成了“年纪大了,什么都干不好”地自怨自艾。
都说人年纪越大,越活越像是“老小孩”,越喜欢被别人肯定和认可。
现实中,很多父母为了给儿女减轻压力,远离家乡,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利所能
及地帮孩子,换成的却是“怎么能这样做的指责?”
虽说父母之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但身为子女,要深知:
物质的回馈远不及精神上的回馈。
“妈,今天的饭真好吃。”
“爸,你照顾孩子辛苦了。”
一句轻飘飘的夸赞,抵消的是一天的疲惫,换来的是一天的美好。
夸赞父母是对他们默默奉献的认可,更是彼此关系的升温计。
04
给父母拍照留念
《蝶恋花》中提到: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年月周而复始,不曾断绝,岁月也苍老了父母的容颜。
翻看我们的手机相册,照片很多,有风景照,有朋友照,却鲜少有父母照。
人人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可这拍照的仪式感不能只漏下了身边最亲的人。
知乎上曾有人问: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拍照?”
有人回答:
“因为生活值得,因为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有限,只有被定格下来的影像,才能帮我们找回美好的瞬间。”
趁着岁月静好,趁着父母尚在,陪伴的同时,多主动为父母拍些照片,让美好永存。
拍照记录的不是一张画面,而是甜蜜的瞬间。
当曾经的的爱意被生活的琐碎所覆盖,再回首看照片时,爱意依旧会被拾起。
05
排查室内的安全隐患
曾看到过一句印象深刻的话:
“你可能记不得父母舍不得吃穿的样子,但你始终记得他们从远方带东西的日子。”
中国式父母很多有一辈子节俭的习惯,省吃俭用的为子女。
家里的一箱零食,放了一年,要留给孩子吃。
家里的老旧电器,拍一拍还能用。
插线板老旧,也舍不得扔掉。
我们从小被父母教育安全无小事,他们却忘记了告诫自己:
有时候,舍弃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种获得。
趁父母不注意,请给他们的居住环境做一个大排查,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别等问题出现时,发现为时已晚,悔恨终生。
06
帮父母分担家务
闺蜜每逢节假日必回老家,她说:
“回家有人管吃管住,日子太美滋滋。”
对我们来说,回家就是放松,但是放松的是我们,劳累的却是父母。
有一网友曾发帖问:
“为什么长大后,感觉回家跟做客一样?”
有人评论说:
“距离会让人变得小心翼翼。”
长时间的分离,致使每次回家父母都会照顾有加,跑遍整个菜市场去买你爱的吃食。
你如果要做个家务,父母立马抢着来做。
似乎父母还是以前的父母,但是待家的滋味却有细微的变化。
有人言:
“长大,长的不仅仅是年龄,更是心智。”
回家不是做客,莫要还像未长大的孩子,一味享受父母的付出。
父母已年迈,我们要适当帮父母做些家务,来减少父母的辛苦。
家务的背后是亲情的流淌,更是儿女的体谅。
07
听父母唠叨,陪父母聊天
有人说:
“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负担,就是父母的唠叨。”
在父母的唠叨中,我们学会牙牙学语,开始认识世界。
成年后,却总是在唠叨声中选择逃离。
同事张先生假期回家探望父母时,发现父母的唠叨比以前少了许多,他内心里惴惴不安。
父母已是古稀之人,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母亲也是医院的常客。
他说:
“自从母亲生病以来,她就很少唠叨了,好想多听听母亲在我耳边喋喋不休地唠叨。”
唠叨也是爱,正因为父母还能唠叨,我们才能感受到父母身体康健,还有爱的能力。
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假期之余,跟父母聊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耐心听听他们的唠叨,让他们放心,也让自己宽心。
有些唠叨,拥有了,背后的爱意会更浓;
有些话语,聊到了,眼前的关系会更近。
08
陪父母走亲串友
俗话说:
“岁月催人老,不老的是情谊。”
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每个人免不了要走亲串友,去看望重要的人。
虽然现代交通便利,但是对于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依旧是困难连连。
王先生母亲50多岁了,有个居住在隔壁市的,比她年长几岁的姐姐。
看望姐姐、聊些体己话一直是她的心愿,但看着忙碌的儿子,始终无法开口。
风起时思念起,风落时思念却无处停息。
总有些人在我们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时常念起,父母的心中亦是。
上了年纪的人,似乎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如果父母有想见的亲人友人,一定要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陪他们一起拜访,了却她们的心愿,不给他们留遗憾。
这世间,唯有陪伴和爱,最能治愈人生。
09
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做个全面检查
成年人最痛心的事莫过于:
“子欲养而亲不在。”
生命的老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宿命。
以前总认为人是会慢慢变老的,当猛然间发现父母头上的白发,看到他们步履蹒跚,才突然意识到,人老去的速度远比我想象中的快。
然而,最悲伤的不是老去的速度,而是一但永别,后会无期。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会有些小疾,又不愿开口麻烦儿女,但作为子女的你却不能忽视。
父母或是害怕、或是怕浪费钱,不愿意主动去寻医。
但无论什么原因,都要像小时候他们哄着我们一样,哄着他们做个全面检查,防患于未然。
父母的健康是子女的财富,父母的安心是子女的放心。
10
给父母一个拥抱
儿子牙牙学语时,我总是会告诉儿子“妈妈爱你”,儿子也总是会回复:
“我爱妈妈。”
前不久,突然发现,我在跟孩子表达爱意后,儿子不再主动回应了。
我追问他不再说“爱妈妈”的原因,儿子道:
“太羞了,不想说。”
一个3岁的孩子都羞于表达爱,成年后的我们更是难以启齿。
中国人的感情是含蓄内敛的,对父母说“我爱你”似乎真的不容易说出口,那就试着拥抱一下父母吧。
张小娴说:
“拥抱的感觉真好,那是肉体的安慰,尘世的奖赏。”
一个无声的拥抱,就是千言万语。
在每一次离去与归家之时,让我们用拥抱去抚慰父母的脊背,用拥抱去回报父母的付出。
拥抱是表达爱意的方式,更是舍不得的情意。
写在最后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铠甲。
长大后,父母是我们的后盾。
不论我们有多么的平凡,父母一直在我们身后守护。
有句话说:
“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是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长大后,当我们再次握起那双有力的手,忽然感觉它那么瘦,那么皱。
九九重阳节,十跪父母恩。
爱别等,孝别迟,此生愿你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