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会试什么意思(什么是“会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09:50:09    


前面读了乡试和院试,那也是最低级别考试,由县级以下单位组织的考试,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国家级考试,只是一种资质检查,合格了就可以参加国家级考试,也就是为得入场券的测试,通过测试后,下一级考试是啥,你知道吗,下一级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考试,会试,接下来一起了解了解会试。

会试是科举考试中第一场国家级的考试,考生们面临的对手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才俊,不再仅限于本省之内。会试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试,因为会试之后的殿试,大都只是排定名次,不会淘汰,可以说是一场选拔进士的考试。

在明清时,会试在京城举行一每隔三年,在乡试次年举行。如果遇到乡试开设恩科,则会试同样随着在次年开恩科。参加会试的只有各省举人和国子监监生才有资格,主、副考官均由皇帝亲自钦点。因为由礼部负责主持,又在春天举行,因此又称“礼闱”或“春闱”。

会试考试时间也较长,要考3场,每场3天。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一旦考中了贡士,基本上就是未来的进士了。

在明初时,只按排名录取,到仁宗时,规定会试按地域分配名额。因南方物产丰富,人民富庶,文气盛于北方,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录取进士。

后来比例有时也会调整,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这种制度有一定的优势,有力的保障了文化相对落后的边远省份,在科考中有一定数量的进士,进入国家政治中心地带而做出贡献,这有利于保持落后地区的发展和对朝廷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