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给包马算一笔综合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2:18:00    

《包头日报》2025年5月19日 T3版

在全民健身与城市经济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包头马拉松已经超越体育竞技本身,成为透视城市发展的多棱镜。这场每年如约而至的奔跑盛事,不仅串联起跑者的热血与激情,更在城市经济、品牌塑造等维度持续释放能量。越来越成熟的马拉松赛事经验表明,一场成功的马拉松赛事,是城市实现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契机。

经济引擎:赛事流量激活城市新动能

马拉松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强劲拉动作用在众多城市都得到了印证。以无锡马拉松为例,2025年无锡马拉松共吸引42.6万观众及跑者参与,直接带动周边产业效益5.05亿元,创历史新高。赛事期间,酒店、餐饮场所生意火爆,交通出行需求大增,这些都为城市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样,今年3月份樱花季开跑的武汉马拉松,凭借独特的季节特色和城市景观,拉动消费总效应近3亿元。

包头马拉松在经济带动方面也成绩斐然。2024年的“包马”赛事把文体旅“组合拳”玩出了花样:邀请知名网络达人开展端午非遗活动;跑友们“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游包头”走进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包头南海湿地公园等景区……据统计,2024年包头马拉松赛期间,包头市累计接待游客96.28万人次,同比增长9.74%,实现游客总花费6.59亿元,同比增长22.09%,外地游客近20万人次。不断成长的包头马拉松赛,为包头市打造“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注入了奋斗的动能,产业融合激活城市新业态,赛事“流量”正在变身经济“增量”。

赛后,许多参赛者选择前往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感受独特的草原风情,或是参观北方兵器城,领略包头的工业文化底蕴。游客们沿着精心设计的“黄河风情线”“草原文化之旅”等主题线路游览,深度体验包头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带动旅游收入增长。他们的消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品牌塑造:赛道绘制城市形象立体名片

众多城市通过马拉松赛事成功塑造城市品牌的经验,也为包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绍兴马拉松赛以“最有文化味的马拉松赛”为定位,串联起鲁迅故里、秋瑾纪念碑、府山公园、黄酒小镇等城市地标,将传统古韵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让跑者在奔跑中感受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赛事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极大地提升了绍兴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无锡马拉松以优美的赛道风景著称,跑者们在比赛中能领略蠡湖的明媚春色、贡湖湾的盎然绿意,“人在画中跑”的独特体验吸引了无数跑者和游客,成为无锡城市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跑了6年的包马,已然成为包头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

赛道设计堪称城市形象的“立体宣传片”,全长42.195公里的路线,巧妙地将三鹿腾飞、阿尔丁广场、昆都仑中桥、包钢集团、包头博物馆等城市景观、地标串联起来,参赛者在奔跑过程中,感受着“草原钢城”的磅礴气韵与诗画风光。赛事的品牌建设还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奖牌从“三鹿腾飞”的城市图腾到市花小丽花的浪漫绽放,每一处细节都暗藏着来自包马的浪漫;赛事补给站,让跑者在补水的同时,近距离感受包头的传统文化魅力。“体育+文化”的深度融合,让赛事成为城市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让更多人了解包头、爱上包头。


民生福祉:奔跑中提升城市温度

马拉松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城市民生福祉的试金石。西安马拉松通过举办赛事,不仅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赛事期间,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观众助威,不仅营造出热烈友好的赛事氛围,更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包头则在办赛过程中,持续推动全民健身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双向奔赴。近年来,包头在人群聚集的公园广场植入体育元素,设置健身路径、智能健身车、棋牌桌等健身器材。而一批公园、广场、绿道走廊串珠成链、编织成网,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举步即达”的好去处。同时,包头充分利用“半城绿色半城楼”的城市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扩大户外健身场地,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奥体公园、市民公园等场所铺设塑胶健身步道,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公园广场只能散步休闲纳凉的性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包头经验。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赛事“剧本”,参赛者在用脚步丈量城市道路,感受城市文化,归根结底,马拉松能“火”,靠的是每一个跑步爱好者的满腔热情,以及每一座城市的热烈回应。

作为一座城市的嘉年华,对包头市来说,“包马”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展现,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提升城市经济增量的“催化剂”。产业融合激活城市新业态,“包马”带来的不仅是人气的聚集,更推动了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城市文旅体的另一种“打开方式”。随着“包马”打前锋,“跟着赛事游包头”,2024内蒙古马术系列活动推介会、中国马术协会耐力达标赛、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马术锦标赛等层次较高的一系列马术赛事也在包头市闪亮登场,形成一流的马文化氛围,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名片,为包头市聚人气、汇商气、添活力,手握这把“金钥匙”,包头市体育产业发展豪气上马、快马加鞭。

2025年赛事期间,包头35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免收首道门票的优惠政策,将赛事福利转化为全民共享的城市温度。这种从赛事到生活的延伸,不仅强健了市民的体魄,更重塑了城市的精神气质。

体育赛事如活力引擎,为包头市的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鹿城双马”、匹克球等一系列品牌赛事成为城市形象的精准代言。在品牌赛事的带动下,这座城市的体育细胞被激活,一出家门就能“动”起来的马拉松精神不断生根,掀起全面健身新热潮,“没事就想出来跑跑步”成为包头市民的新选择。

依托高水平赛事这一窗口,包头市以赛创牌、以赛促旅、以赛谋城,进一步拉动了赛事经济,全方位展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让“体育品牌”成为城市对外推广的一张闪亮名片,让世界看到包头。体育赛事和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一个奔跑的“城市会客厅”正在出现。


生态构建:全民参与打造城市运动新图景

赛事激发了全民运动热潮,“夜跑打卡”“周末约跑”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包头市体育局定期举办马拉松赛前训练营,邀请专业教练为跑步爱好者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效果。在公园社区,市民自发组织跑步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马拉松赛事搭建起全民参与的平台。每场赛事背后,都有来自教师、医护、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志愿者积极参与,他们分工明确,从路线指引、赛道补给到医疗救护,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了强大的“城市主人翁”合力。赛事期间,公安、交通、医疗等多部门联动,让参赛者感受到安全与温度并存的赛事体验。

一座城市坚持举办马拉松赛事,足以说明两者在精神气质上的某种契合:唯有坚持,方能突破。网友评论说,当参与一场马拉松需要“幸运”的时候,说明这个赛事已经成功了。对包头而言,同样在不停的奔跑中,跑过草原的苍茫,跑过现代化大工业的铿锵,以包马为媒,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的变化逐一呈现。

站在新的起点,包头马拉松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书写体育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篇章。当奔跑成为城市的律动,当赛事融入生活的日常,这座草原钢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赛道,奔向更具活力与温度的未来。包头将继续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赛事内涵,提升赛事品质,使包头马拉松成为展示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锐评

一直在路上

每一场马拉松都是城市的独特叙事,包头马拉松亦不例外。参赛者用脚步丈量赛道的同时,也在深度解码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与发展脉络。从赛汗塔拉的广袤草原到黄河之畔的壮阔风光,包头马拉松以奔跑的姿态,串联起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这场体育盛事的持续火爆,不仅源于跑者挑战自我的执着追求,更得益于包头这座城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赛事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马拉松热潮的兴起,与包头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同频共振。当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发强烈,包马应运而生,成为满足大众健康追求与情感共鸣的重要载体。它不仅点燃了市民参与运动的热情,更以赛事为媒,将“草原钢城”的独特魅力传递到五湖四海,让包头的城市品牌随着参赛者的脚步走向全国。

运动赋予生命活力,马拉松重塑城市气质。当内啡肽在身体中涌动,跑者收获的不仅是酣畅淋漓的快感,更是挑战自我的成就感;当赛事成为全民狂欢,包头收获的不仅是人气与流量,更是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城市精神。如今,包马早已超越体育赛事的范畴,演变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成为市民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未来,相信包马将继续以奔跑的姿态,书写体育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篇章,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迈进。


记者:李春燕

摄影:祝家乐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