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哨兵”守护江河湖泊——高分甘肃水利中心“天空地”一体化监管成效显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黄河岸边,曾经偷偷建起的养殖场,如今在卫星影像下无所遁形;河道里违规堆放的采砂设备,刚露头就被“云端哨兵”锁定;在卫星凝视下,违规侵占行洪通道的阻水片林如同被标注的“生态病灶”,通过智能化测量和计算,林木侵占范围、阻水建筑物特性等关键数据跃然屏上……在甘肃,一套由卫星、无人机和智能算法组成的“天空地”监测网,正悄然改变着河湖治理方式。
2024年11月21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甘肃水利数据与应用中心揭牌成立,为我省水资源精准管理、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了“太空之眼”,并通过与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深度融合,为智慧水利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今年,我省水利部门通过“卫星天眼+全民监督”的创新监管模式,发现位于武山县某河道管理范围内砂场违规采建。
“我们的技术人员采用多时相影像分析技术,调取了2022年至2024年的历史影像进行时空比对,不仅捕捉到砂场违规建设的完整过程,更通过算法生成了带有坐标定位、面积测算的可视化证据链。”高分甘肃水利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海燕告诉记者,这种智慧监管方式,大大缩短了传统模式的取证周期,破解了违法主体抵赖推诿的执法困局,也避免了对河道生态的二次破坏,实现了环境保护与依法行政的双重效益。
白银市一处藏在黄河岸边的非法养殖基地,就是接村民举报后,经卫星确认查处的另一典型案例。
高分甘肃水利中心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结合自动解译算法,识别在河湖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情况,发现后及时整理遥感数据并制作图斑,形成证据为后续执法提供有力支撑。
“卫星数据的客观性、可追溯性破解了传统监管中‘取证难、抵赖多’的困境,推动了执法从‘被动响应举报’向‘主动发现预警’转变。”李海燕介绍。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甘肃水利中心依托高分系列卫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监测网络,结合“5G+GIS+AI”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搭建起了覆盖全省的水利时空立体化监测网络。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高分甘肃水利中心充分利用高分遥感卫星影像,生成河道DEM数据,利用实测断面数据进行融合,最终生成河道水下三维地形数据;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省内小型水库以遥感水深反演的方式获取水下地形,进而计算各水库丰、枯水期的水储存量,动态监测重要流域的水体面积、流量变化,从而为科学、合理、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及精准调水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防灾减灾方面,该中心借助高分遥感数据,实现对洪水、干旱、泥石流等灾害的快速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据测算,中心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减少因水灾造成的经济损失10%以上,节省上亿元的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成本。此外,在生态保护领域,该中心可监测湿地、植被覆盖情况,为流域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高分遥感数据不仅应用于水利行业,还可拓展至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灌溉、土地规划等领域。中心的建设,将为测绘、遥感、大数据分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李海燕说。
从阻水片林调查到水下地形测绘,从砂场执法到洪水模拟,高分卫星遥感正以“太空视角”重塑幸福河湖治理的每一个环节。目前,甘肃这片土地上的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正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