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6年如一日升国旗,他把爱国刻进血脉传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2:59:00    

在荔浦市修仁镇横水村矮岭屯,有一户人家,每天清晨,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都会在家中的院子里准时升起,这已经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户人家的主人,就是76岁的老人张信初。 从1999年国庆节至今,张信初已坚持每天升国旗26年,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也将这份爱国情怀传承给了自己的子女和孙子。

张信初老人在整理更换下来的国旗。 记者刘菁 摄

国旗飘扬

26年如一日的坚守

4月8日一大早,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张信初老人的家。一走进他家,映入眼帘的就是院子中那根旗杆。张信初站在旗杆前正准备升国旗。在妻子黄世会的配合下,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张信初口中唱起国歌,缓缓升起国旗。这一刻,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升好国旗后,张信初在国旗下的石桌旁坐下,和我们说起了自己26年如一日的坚守:“我第一次在自家院子里升国旗是1999年,那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我在电视上看到国庆节天安门前盛大的阅兵仪式,心里特别激动。我就想,我也要在自家院子里竖一根旗杆,每天升国旗。”就这样,张信初在自家院子里竖起了一根5米多高的旗杆,还购置了专门播放国歌的音响设备。从那一年起,升国旗就成了他的习惯。

26年来,张信初先后更换了2次旗杆。“我现在年纪大了,有时候一个人在家,升国旗没有人帮忙,我想把旗杆换成电动的,再安装一个开关,这样可以一边升国旗、一边就有国歌响起。”老人笑着说。

细心呵护 感恩祖国铭记于心

在聊天中记者得知,张信初出生在1949年,正逢新中国成立,与祖国共同成长,让他更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年来,张信初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在各地做建筑、承包工程,日子越过越好,儿女们也都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孙子孙女学习成绩优异。“没有大家,哪有小家。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张信初说,升国旗是他表达对祖国情感的重要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与国旗相关知识,张信初专门找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认真研究,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升旗、什么时候该降旗、国旗要用什么标准的、换下的国旗怎么保存等具体规定。张信初说:“升国旗是严肃庄重的事情,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来做,不能让国旗受到任何一点委屈。”张信初爱惜国旗,如果因为日晒、风吹、雨淋等原因导致国旗污损、褪色,他一定会及时更换。26年来,张信初已经更换了超过60面国旗,每一面国旗都承载着他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家风传承

爱国情怀薪火相传

在张信初的影响下,他的家人和邻居们也开始参加升国旗仪式。

张信初的孩子们平时都在外面忙碌,但每当国庆节或者重要节日,他们都会从城里回来,和他一起参加升旗仪式。“爷爷坚持每天升国旗。每当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我的心里都充满了自豪和激动。我也要像爷爷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张信初的孙子说。在张信初的家里,升国旗已经成为家庭传统和优良家风。这种家风不仅影响着张信初一家人,也感染着邻居和村民。“他坚持了几十年,我们都很佩服他,他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敬意。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爱国的人。”横水村党委副书记赵文姣说。

26年来,张信初用自己的坚持和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他的爱国情怀成为了这个家里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村里的孩子们只要放假在家,知道张信初要升国旗,都会跑来一起参与。“我觉得这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我很欣慰。”张信初说,这份爱国情怀不仅已成为他们家族最宝贵的财富,他也将把这份爱国情怀薪火相传。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