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丰富产品供给,青岛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
从顶层设计、服务体系、数字化赋能等方面同步发力
青岛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
强化金融与产业联动,开展“一产业一清单”专题融资对接不少于600场次,促进信贷投放不低于1500亿元;建立新型工业化特色现代产品库;强化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全市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产融对接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青岛持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产品供给,不断加大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顶层设计上,青岛先后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金融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从政策层面明确了今年的重点发力方向和推进路径。青岛将全方位整合银行、保险、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和担保征信等各类金融资源,构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加多维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围绕支持小微企业、支持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青岛将不断优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争取无还本续贷业务累计发放突破600亿元;凝聚“银保证担”四方合力,加大贷款奖励贴息等政策支持,创新科技、绿色海洋等主题险种,畅通境内外上市渠道,通过各业态金融要素协同发力,推动科技制造、绿色普惠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青岛将推动把更多有融资需求的高质量工业企业和项目纳入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清单;引导银行机构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创投风投机构、AIC基金等与新型工业化企业常态化对接,充分发挥创投风投投早、投小、投科技的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让金融资源与制造业企业的需求精准对接,是金融更好服务制造业发展的前提。今年,市委金融办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摸排优质制造业企业名单和融资需求,为重点制造业行业分别配备了牵头银行机构,并组建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服务联盟,健全企业融资需求推进机制,为新型工业化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此外,相关部门将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开发建设周期较长的新型工业化企业,对接项目需求,积极匹配中长期贷款支持,适度延长贷款期限和缓解企业生产周期储备问题。
不仅如此,青岛还发挥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产业积累和优势,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为制造业企业融资开辟新渠道。
链万企是近年来青岛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所搭建的公益型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金融、贸易等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企业超6.3万家,发布需求11.6万项,促成合作意向200余项。
针对部分产业面临的本地化配套能力不足、中小配套企业融资能力弱、传统制造企业智转数改和科技研发资金投入较难、供应链协同效率低等痛点需求,平台还推出了多款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如,通过实时对接平台订单数等数据,链万企平台上的本地企业可申请最高达订单金额70%的融资,突破了传统抵押限制,实现“数据授信—风险预警—贷后监管”全链条闭环,为供应链交易环节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供应链上下游资金流转顺畅。
下一步,平台将深化数据赋能,利用AI技术精准推荐金融产品,常态化组织银企对接,提供“入企调研—需求匹配—数转服务—融资落地”的一站式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