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聚焦平顶山文明城市创建

■开栏的话
近年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河南16个城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3个城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本报即日起推出“人民城市文明风采”系列报道,探访文明新风滋养下的城乡蝶变,展现人民城市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张仪薇
7月11日傍晚,平顶山市的两处场景让记者印象深刻。
新城区的白龟湖风光旖旎,白龟湖畔·草坪音乐会如期上演,观众跟随音乐旋律挥洒激情;老城区的1957创意园,苏式老厂房变身文创商铺,年轻顾客络绎不绝。
工业城市也懂浪漫了。
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并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素养、管理水平,激发城市青春活力,彰显城市魅力。
新风:崇德向善
全国劳动模范白国周,默默扎根千米矿井,生动诠释敬业精神;“背上兄弟”四十载如影随形,并将兄弟间的爱心放大,持续回馈社会……
凡人善举不断涌现的背后,折射着一座城市精神文明世界的嬗变。
平顶山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城市整体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如今,见贤思齐在平顶山蔚然成风。63.6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4030多支志愿服务队弘扬文明新风,5000余位“鹰城大妈”为社会热心奉献。
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而且确保“大门常开、活动常新”。在河南省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平顶山市6个文明实践项目入选,其中3个一类项目,文明之花在鹰城大地绽放。
新貌:更新提质
一座煤城,几十年来城市与煤矿相伴而生,难免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平顶山市近年从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出发,在精细化管理上发力,着力推进城市更新。
去年以来,平顶山深入推进城市路网畅通工程,开展“汽改水”和十八溪塘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抓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推动青少年宫、火车站片区2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谋划实施14个老旧厂区活化利用;推进白龟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暨透绿露水工程建设,推动城区20个游园和梅园公园提升改造。
白龟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后水清岸绿,成为“城市会客厅”。城市路网加速畅通,60余条市政道路完工,新华路等10条道路提档升级。
在新华区光明路街道,63岁的张爱兰亲历了老社区加装电梯的全过程。“大家提建议、盯进度,像给自己家装修一样上心。”张爱兰说。
如今,楼道粉刷一新,绿化精心提升……全市超千个老旧小区焕发新生,15万余户居民在共建共享中触摸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新态:青春激扬
每到周末,白龟湖畔露营帐篷散落,年轻人相聚于此共度时光;“汝瓷集”陶瓷青创市集上,传统瓷器与国潮风相映成趣。
“白龟湖沿湖岸边修建了步道,新增了许多休闲设施,常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年轻人爱来,生意也跟着更好了。”湖边一家咖啡店店主王彦奇说。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平顶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充分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出台吸引青年人才政策,打造一批青年发展街区和活动空间,为青年提供更友好的城市环境,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文明城市充满青春活力。
当前,平顶山正大力发展“夏日经济”,注重顺应青年消费新趋势,白龟湖畔·草坪音乐会、“汝瓷集”陶瓷青创市集、东坡美食文化季、露营装备展等活动陆续推出,充分满足青年消费新需求。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越来越多的青春音符汇入城市发展的乐章,平顶山正展示着它年轻开放的新面孔,实现从“煤城”到“美城”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