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广州不知道吃什么,看这一篇就够了
作为中国“美食之都”
广州以其“食在广州”的美誉
吸引着全球饕客
这里既有千年传承的粤菜精髓
又有融合创新的味觉体验
广州以包容的姿态将传统与潮流
本土与国际完美融合
每一口都是对“食在广州”的鲜活注解
今天(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
让我们一起看看广州的“特色美食”
云吞面

云吞面所需的竹升面,以鸭蛋和面,配合做面师傅在竹竿上进行千百次弹压,最后切成细细的面条,口感异常弹脆。小碗的细蓉最容易保持面条爽滑,因此深受食客欢迎。
在碗底抹上些猪油,将一两竹升面快速沸水滚熟捞出,加上四颗云吞,一勺海鲜汤底,撒上韭黄段、虾籽提鲜,是老广早餐、宵夜的不二之选。
艇仔粥

广州人称小舟为“艇仔”,艇仔粥就是珠三角疍家人的得意之作。
光绪年间,荔枝湾开始流行“扒艇”(划船),舟穿树影,画舫纵横。摇橹者多是年轻的疍家姑娘,站在船尾,一俯一仰,驾驶小船;在船头烹调粥品的,则多是上了年纪的船家。姑娘一面划桨,一面高声叫卖:“艇仔粥!鱼生粥!”当有顾客招手,船便摇了过来。顾客或坐在自己的小船上,或坐在江边树荫下,端着船家捧来的粥,细细品尝。艇仔粥就是疍家人用新鲜鱼、虾、蟹、蚬、螺等熬出来的粥。
沙湾姜埋奶

沙湾姜埋奶是广州番禺沙湾镇特有的民间传统小吃。沙湾人把“凝结”叫“埋”,于是“姜撞奶”在沙湾也叫“姜埋奶”。
沙湾姜埋奶是用沙湾的小姜手工磨出的姜汁,跟水牛奶结合沉淀而成的。把水牛奶烧到80度到90度时倒到盛有姜汁的碗里,一分钟后就可以吃了。这样做出来的姜埋奶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风味独特,且有暖胃表热的作用。
深井烧鹅

“深井”指的是烤制烧鹅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先在地上挖出来一口干井,下堆荔枝木炭,井口横着铁枝,烧鹅用钩子挂在这些铁枝上,吊在井中烧烤,烧鹅可以吸入荔枝木的香味。由于井是在地里挖的周围都是密不透风的泥土,在深井中烧烤炉温更加均匀稳定出品上乘。
现在食肆早已用烤炉或挂炉来代替井里的空间,明火烤制,斩件上碟,伴以酸梅酱,美味又香口。
布拉肠粉

最早的布拉肠是用粘米搭配少量晒干的陈饭粒直接磨粉,再加水调成米浆。制作肠粉的关键不仅在于米浆的调配和蒸制的火候,更在于最后的浇汁。豉油要咸甜合宜,淋的油以烧腊油为最佳,这样才能衬托出肠粉的鲜美。
广式布拉肠味鲜、粉薄、口感爽滑。在布拉的过程中,布将水隔开,蒸汽不会流落在粉上,肠粉的口感会更好。美食家蔡澜吃过肠粉之后,说“不是用豉油来吃拉肠,而是用拉肠来吃豉油。”
虾饺

虾饺是广州的传统美点。其特点是:清鲜味美、爽滑而有汁。
在制作上较为讲究,将澄面、生粉制成虾饺皮;鲜虾洗净去壳吸干水分压烂搅拌成肉胶,肥肉切成细粒,用开水烫至刚熟,再用清水浸过,使肥肉既爽而又不致出油;加入鸡蛋白、细笋丝、味粉、麻油、胡椒粉等配料,经冷冻后制成虾饺蒸熟。虾饺片薄而半透明,皮内鲜饺馅料隐约可见,形似一梳香蕉。
由于外形美观,味道鲜美爽滑,美味可口,深受海内外食客赞誉。
干炒牛河

干炒牛河常常是广式宵夜的主角。一碟理想的干炒牛河需要在旺火上以足够的力度快速翻炒,抛镬溅起的油酒酱水燃起簇簇火花,牛肉滑嫩焦香、河粉爽滑筋道,出锅不坨不糊,入口干爽焦香,“镬气”是这道美食的灵魂。
马蹄糕

泮塘马蹄糕晶莹通透,软滑爽口,且有春夏保肝、秋冬养阴的功效,是广州名点之一。
20世纪40年代,泮塘李氏后代李文伦、李声铿两人合资在泮塘村口架起木板,搭起一个酒家,取名“泮溪酒家”。
酒家开业第一天,李文伦、李声铿首蒸两盆马蹄糕。其中一盆生磨马蹄糕,在食点中名列榜首,名曰:“泮塘马蹄糕”。
岭南知名画家李德尊与李文伦为幼时好友,曾同居于泮塘,也被邀请回乡参加开业典礼,他当场作了一幅称赞马蹄糕的漫画,悬于泮溪酒家大堂,引来不少食客。从此,泮溪酒家远近闻名,泮塘马蹄糕成为泮溪酒家的招牌点心。
关于广州美食,你还推荐哪些?
快在评论区里告诉我们吧~
综合来源:广州日报过往报道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庄小龙、苏韵烨、王维宣、吴子良
文、海报:陈湫林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