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书写时代华章——市政协2024年履职回眸
实干为先,凝心聚力书写新时代政协答卷。
奋斗作序,奋楫笃行谱写新征程壮丽华章。
一年来,市政协坚持与党委、政府在思想上同心、在工作上协力、在行动上合拍,做到党政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全年组织开展协商议政活动59场,征集大会发言87篇,专报市委、市政府调研报告28个、建议(案)6个、协商建言158期,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政协委员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13次,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了“政协力量”;做好建言资政,相关职能部门办复委员提案470件,一批合理化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和工作成果,不断推动委员提案工作更具“精准度”“含金量”;坚持为民履职,向省政协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79篇,以《协商建言》向市委、市政府报送122篇,切实以“小切口”做好民生“大文章”;加大宣传力度,在新华社、《人民政协报》等国家级媒体共刊发榆林市县政协相关报道154篇,助力建强建好新时代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宣传舆论阵地……
翻开2024年履职日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政协的有力指导下,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使命、积极进取,尽政协之责、献政协之智、倾政协之力、展政协之为,交出了一份尽心履职、助力发展、情系民生的答卷。
强化党建引领以更高站位把牢政治方向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人民政协的生命线,也是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永恒底色。市政协把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始终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贯穿在履职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政协事业方向正确、行稳致远。
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更加系统深入。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机关集体学习24次、各党支部专题学习30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2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宣讲1次、常委会学习讲座2次、委员学习讲座1次、政协干部培训班1期,参加委员700余人次、政协干部149人。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到委员所在单位学习调研制度,开展以现场学习为主的调研活动12次,参加委员126人次。同时充分发挥“政协讲堂”“委员读书”“智慧政协”及委员和机关干部集中培训等线上线下学习阵地作用,引领广大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机关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力量。
加强政协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召开市政协宣传理论研讨会,组织开展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征文、优秀调研报告征集活动,征集理论文章55篇、调研报告53篇,汇编调研报告集1册,发行《榆林政协》杂志12期,《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各刊发理论文章1篇。
强化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政协委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突出政协特色、以党内引领党外,将中共中央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细化为具体任务,与业务工作统筹用力,同从严规范履职实践一体推进,分层级列出集中学习及研讨发言计划,采取分专题学习研讨+邀请专家辅导+观看警示教育片+解读宣传等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以训助学深化理解运用等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委员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
聚焦主责主业以更大力度服务发展大局
政协履职工作只有在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才最有力量。市政协主动将自身工作融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坚持年度协商计划“党委审题、政府荐题、政协领题”,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监督协商、视察协商等方式,聚焦产业发展,提出一系列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聚焦民生改善,助力破解一批民生痛点难点问题;聚焦社会关切,使政协“好声音”更加响亮有力……
一年来,市政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分别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市政府分管领导就提出的27条意见建议在市政协常委会上一一予以回应,并责成相关部门逐条落实。其中,办好神木、榆阳2所专门学校已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年度全市民生实事之一,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被市委纳入2025年全市20件大事开展带题调研中的调研课题之一。围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缓解人口老龄化、加快中医药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题协商调研,提交调研报告5篇、建议案1个,推动市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榆林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榆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榆林市生育补贴育儿补贴发放管理办法》《榆林市中医药健康产业链组成和职责》等政策文件。围绕加强传染病医疗机构建设、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高品质体育城市建设、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建设、特色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10个课题,深入开展专项调研,形成9篇专题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有力参考。围绕城南老旧片区改造、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经济发展、民营博物馆发展、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小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盐碱地综合利用改造、推动四季滑雪场在榆发展、金融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职普教育相互融合发展、网红经济新业态发展、特色文史工作、生鲜乳行业发展、“一老一幼”服务等18个议题开展专题视察和协商式民主监督,推动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完成《榆林市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等政策文件,推动“用心呵护‘一老一小’”成为2025年全市20件大事之一,进一步增进团结、促进合作、助推落实。
一次次深入细致的视察调研,一份份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一批批务实管用、含金量高的协商调研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一个个数字背后记录着市政协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火热实践,是市政协集众智、献良策、勇担当的生动写照。
践行初心使命以更实举措联系界别群众
人民政协为人民,一枝一叶总关情。市政协聚焦民生关切,组织委员针对民生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撰写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助推民生改善。五届三次全会以来共审查立案提案470件,遴选26件列为重点提案,交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级领导督办,提案办复率达100%,成果转化率达45%。全年共征集社情民意信息1125篇,报送省政协279篇,年度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以《协商建言》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122篇,其中市政协环资委报送的“在崇文路西口与榆林大道之间建设人行天桥的建议”信息被市政府采纳并列为2024年民生实事之一,预计今年6月完工……一大批“有用之言”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策”。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抓项目和联系企业要求,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不定期深入包抓重点建设项目、“五上”企业和委员企业一线,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影响企业发展的堵点问题,助力项目顺利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委员工作室“一线”作用,努力把界别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反映上来,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对各项工作的部署要求传播出去,全年28个市级委员工作室举办各类微协商活动60多次,帮群众解决难题22个,办实事好事60件,把政协所能、委员所长和群众所需紧密结合起来,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广泛凝聚共识
以更宽胸怀汇集各界力量
画好最大同心圆,谱写壮美华章。一年来,市政协牢牢把握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这一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认真做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多举措、宽领域汇聚团结奋进力量。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系,认真听取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关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开展联合视察调研13次、联办协商活动7场。坚持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常委会会议、全体会议制度,党派提案重点办理、大会发言优先安排,并在党委、政府部门的监督评议活动中增加非中共委员比例,积极为他们履职建言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全年市级各民主党派提交大会发言15篇,提案125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98件,参与调研视察13次,团结合作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
聚焦民生关切,扎实做好各界联谊会工作,顺利完成机构人员的重新组建,吸收会员270人。发挥市爱心济困协会作用,开展爱心助学、扶贫帮困活动7次,捐助现金70.16万元、物资价值121.8万元。切实抓好政协驻村帮扶工作,聚力农业生产开展“爱心助农促增收”产业帮扶活动,协调解决良种化肥23.5吨。
稳步推进文史资料编纂工作,积极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组织实施《榆林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工作,出版印刷《炊金馔玉》《星火燎原》等8卷文史资料,编纂完成《塞上丹心——走出家乡的榆林人(一二三)》《瑰宝秘境》《神工匠艺》《榆林市革命烈士名录》等25册文史资料,扎实推进榆林文史人才库、文史馆、名人馆“一库两馆”前期工作,奋力打造文化高地,促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积极发出政协好声音,在中省市等新闻媒体刊发宣传新闻稿件1500余篇(次),“榆林政协”微信公众号单条新闻点击突破3000次,全年点击量达到36.6万次,视频号单个视频点击破万次。积极组织市县政协参加省政协“秦人、秦事、秦商量”讲好新时代政协故事活动,全市12个短视频作品参赛,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互学互鉴、共促发展。
坚持有为有位
以更严要求强化队伍建设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作为还需自身硬。高质量履职的背后,是市政协固本强基补短板、守正创新提质效的不懈努力。
市政协始终坚持把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作为政协高质量履职的重要保障,深入践行“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强化组织自身建设。先后举办了全体政协委员、政协系统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业务精、效率高、素质优的履职队伍,为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进一步畅通线上参政议政渠道,完善“智慧政协”系统,积极组织参与“秦商量”活动,办好“9.21”委员活动日活动,定期开展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走访委员工作,全年走访住县市政协委员38人次,积极主动为委员履职尽责创造条件、搭好平台。制定出台《榆林市政协委员工作室考核实施细则》,评选市级优秀委员工作室6个。加强委员监督管理,依照政协章程撤销6人市政协委员资格,因工作调整调出委员29人,增补35人。倡导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作风,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完善《公务接待工作制度》《机关集体学习制度》《请销假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全面提升机关效能,最大限度调动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营造协商文化氛围,高质量承办“2024年陕西省政协系统(机关)乒乓球、羽毛球友谊赛”,组织开展“重走转战陕北革命路,忠诚担当记心中”主题党日活动,举办全市政协系统首届干部职工运动会,在所联系社区开展“你我一起 志愿同行”主题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回望来路,步履坚实;展望前程,信心满怀。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人民政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市政协将勇担助推发展之责、彰显协商民主之效、凝聚团结奋斗之力,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奋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答卷。(通讯员 丁保国 孙佳妮)
来源: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