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啥多地预约来沈学习?记者探访沈阳桃仙机场智能化蓄车区+司机之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19:08:00    

8月12日上午,沈阳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桃仙机场执法大队大队长刘国军接到《关于厦门机场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考察学习的函》,厦门方面预约率队于近日到沈阳机场参观学习交通运输创新管理模式。这也是继大连、长春、宁波、杭州后,第5 个预约来沈阳学习的国内机场。

以智能化蓄车区和人性化“司机之家”建设为切入口,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打造出全国机场出租车管理的“沈阳样板”,让“短途拒载”的难题有了解决方案。

科技破冰:给传统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桃仙机场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全天候自动运行。出租车司机遇到短途乘客可以通过“的士同城”微信小程序点击申报,系统立即启动电子围栏和倒计时,对于符合短途设定条件的车辆返回后可以进入短途通道免排队继续拉载乘客。“过去排3小时队拉个20元短途也要重新排队,现在可以回来再直接拉个活,最少能多赚几十块。我们心里平衡,收入也增加了。”司机张师傅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这里,短途乘客不用再担心被拒载,出租车司机也不用担心排长队却只能拉短途乘客不划算,实现双赢。

自2023年2月开通以来,系统已记录45万余次的短途运营数据。其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申报-识别-调度-追溯”的全流程闭环,既解决司机“短途不划算”的经济账,又通过车载终端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出租车蓄车区智能调度系统通过每条车道两端安装的2组摄像头自动采集车牌信息,严格按车辆进入顺序分批次放行至前方发车区。每台车的运行数据均被记录,确保公平调度。通过科学规划,将蓄车区容量从150台提升到240余台,数量提升超50%。同时设计了应急车道,临时有事的司机可以通过应急车道驶离。

在蓄车区,改造后的平行车道如同精密运转的流水线。智能摄像头自动记录车辆入场顺序,LED屏实时引导,将传统“人盯车”的管理模式升级为“数据调度”。新的运行模式因为改变了以往排长龙需要持续跟车前行,车辆停好后就能熄火,1台车一次排队就能节省至少10元燃油(气)费。

服务升温:在“城市窗口”筑起暖心驿站

中午的热浪中,“司机之家”里很凉爽。记者看到,几十名出租车司机正在休息区用餐,墙上的大屏实时更新着航班信息和排队信息,洗手间、饮水机、平价餐吧、售货柜组成的功能区,让这个200平方米的空间充满着烟火气。

“过去憋尿、啃冷馒头是常态。尤其是女司机,被尿憋哭不是笑话。”的哥韩帅道出行业辛酸。现在12元的热乎盒饭、干净整洁的卫生间、舒适的休息区,改变的不仅是工作条件,更是职业尊严。这些改造征求了广大司机的意见建议,连机场宾馆提供的盒饭都是反复论证。

沈阳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桃仙机场执法大队大队长刘国军表示,从“排长龙”到“智能调度”,从“困守车内”到“司机之家”,此次改造聚焦机场等客出租车司机长期反映的“如厕难、就餐难、休息难”问题,通过优化流程、智能管理及配套服务升级,不仅是硬件升级的典范,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动实践。

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应用,探索人工智能预测、车路协同等前沿方向,推动机场出租车运营管理向更高水平的智慧化、精细化、人性化迈进。

记者手记

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蹲点采访的一天,我见证了太多温暖瞬间:中午炙热太阳下的免费绿豆汤;的哥们在空调房里休息小憩时的满足;还有那封深情的表扬信。这些细节告诉我,真正的城市治理创新,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叠加,而是科技理性与人本关怀的化学反应。

当全国各地考察团纷至沓来,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智能系统的代码,更应是“把服务对象当家人”的治理理念。沈阳的实践启示我们: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就藏在出租车司机的一杯热水、一顿热饭里。在这座正在振兴的老工业基地,我看到了用“绣花功夫”织就的城市温度,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东北振兴最动人的注脚。


沈阳发布、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晓宁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