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永州丨江龙:源口行旅遐思

年轻的时候来源口水库游玩,总忽略了源口山山水水的美景。将源口的青山绿水模糊了记忆,因为来得不多,且总是在酒微微醉的印象里行游。

近日,在朋友的陪同下,开车来到了源口。行驶在蜿蜒山道上,偶尔车窗摇下时,青黛便扑了满脸。山褶里淌出的风裹着杉木叶与野桅木花的芳香,叫人陡然间想起陶公笔下“草荣识节和”的清旷。源口的水是未入世的玉,波纹里凝着千年的鳞状银斑,船桨划开时,绸缎般的声响惊起三两白鹭,翅影在粼粼碎银中掠过,竟比云絮还轻。

入得水巷,竹筏便成了漂浮的砚台。两岸苍岩夹峙,藤蔓垂落如篆籀游龙,偶有岩羊在绝壁探身,睃一眼人间便隐入青碧。水库里的水清澈见底,游鱼唼喋着宋时的藻荇欢快地游弋,忽有银鳞破水,溅湿的光阴里浮出溇港圩田的残影——先民们垒起的石堰,至今仍在驯服着桃江水的性子。

水库闸门徐徐放开时,一道青灰色的褶皱,像是大地轻轻掀开盖在涌泉上的绸帕。银白的水流起初只是羞涩地舔舐着岩缝,待水流全然放肆时,渐渐化作千军万马,千万颗液态的琉璃珠子在光中跃动,疑是银河的边缘被仙子不小心碰裂,倾泻出一汪碎金碎玉,沿着陡峭的混凝土滑道倾泻而下,挡水坝后潭面被无数水舌激起的涟漪,坠入深潭又碎成无数碎钻,叮咚作响的水音,恰似群山在低语中私藏的古老谣曲。

最妙是暮色四合时分。远山吞没了最后一抹夕照,水面染上黛青色的绸缎光泽。炊烟与雾霭在山坳纠缠,“青山远黛,近水含烟”也勾画不了如此醉人景色。几缕香气裹着柴火的温热钻进鼻腔,叫人一刹那想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悠然自得的意趣。远处打鱼佬的竹篙点破苍茫,网绳收起满天星子。我和朋友席地而坐,看天光在水面上褪成水墨,忽听得对岸山歌飘来,竟比暮鼓晨钟更擅解禅机。直到月牙在杉树梢头挂了银钩,才惊觉满衫都是源口山水独特的味道,此身原是被山水偷走的游尘。
(作者江龙 系江永县政协经济科技和外事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