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遇见小面冲刺港交所:去年收入超11亿,将继续发展下沉和海外市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3:0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刘婧汐 广州报道

据港交所4月15日披露,中式面馆连锁品牌“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此前,遇见小面已获得顾东生、青骢资本、九毛九、弘毅投资、喜家德水饺创始人高德福、碧桂园等知名机构/个人的投资。今年4月1日,前京东集团CEO徐雷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见小面。

针对此事,遇见小面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具体情况请以招股书公告披露为准。

将持续发展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

虽然极富川渝特色,但遇见小面是一家典型的广州企业。遇见小面于2014年成立于广州体育东横街,由三位创始人——宋奇、苏旭翔及罗燕灵共同创立,而这三位创始人均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

2022年至2024年,遇见小面的营收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6.2%。此外,遇见小面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当年的净利润为0.46亿元,2024年的净利润进一步提升至0.61亿元。

近两年,遇见小面有意降低菜品价格。公司指出,2022年至2023年以及2023年和2024年均录得同店翻座率增加,主要由于其主动降低菜品价格并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以吸引更多顾客并增加整体销售额。

目前,遇见小面门店人均消费28元,价位在26-30元区间,在中式面馆行业中并不算高,但也落入竞争最为激烈的区间。红餐大数据显示,超七成面馆门店位于10~30元的价格带;其次是30~60元的价格带,占比17.7%;60~90元的价格带也有门店分布,占3.3%。

成立十年有余,遇见小面扩张的步伐并不快。此前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4月8日香港西九龙高铁站门店的开业,遇见小面实现了400家店的规模(包括特许经营和直营门店),其中,有近80%的门店都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而根据遇见小面的规划,公司未来将显著提高开店速度,同时发展下沉式、海外市场和特许经营门店。其预计,将于2025年至2027年分别在中国及海外开设约120家至150家、150家至180家以及170家至200家新餐厅。

招股书也指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并加深市场渗透等项目。“在未来,未来公司发展持续推进三驾马车策略——下沉低线市场开店、探索海外市场开店、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开店。”遇见小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不好做的中式餐饮生意

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式面馆行业的“厮杀”一直很激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式面馆市场高度分散,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的前五名参与者占市场份额的2.9%。这与整个中式餐饮行业难以实现连锁化的背景有关。与欧美快餐相比,差距悬殊。菜品和口味体系复杂、SKU繁多,使得中式餐饮标准化之路困难重重。

但挑战也意味着机遇。据遇见小面表示,公司的独特优势就在于,从创立之初开始,创始人便自主研发了一套数字化管理体系,帮助门店实现标准化、连锁化运营。“我们开发了一套高度体系化、标准化和数智化的经营模式,所有餐厅、所有营运人员、所有菜品都链接在管理体系里,减少运营过程中对个人经验及判断的依赖。”遇见小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为走出中式面馆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困局,遇见小面虽然品牌仍以重庆小面系列作为主打,但事实上旗下产品种类多元,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等。这与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一脉相承。

对遇见小面而言,登陆资本市场无疑是其发展的关键一步。接下来遇见小面能否借助资本力量,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有待时间检验。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