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人员在德国造机车 让百年德企焕发生机
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起源于欧洲,长期以来欧美国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近些年来,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德国,拥有百年历史的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一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困境、失去竞争力。
2020年,中国企业收购了这家老牌公司,中国技术与人才的进驻不仅为这家老厂子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也让中企在欧洲高端轨道交通市场站稳了脚跟。今天的《奋斗致青春·四海筑华章》,我们就一起看看这群中国年轻人的故事。
2024年,彭东哲来到德国基尔,加入福斯罗机车中方管理团队。当时,福斯罗正在研制被中企收购后的首个油电混合动力机车产品。按计划,福斯罗要在2024年年底交付首批两台机车。

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彭东哲:在我来之后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当时我们的罩板供应商因为相关原因,导致他没有办法给我们足量供货,所以我们面临罩板断供的风险。

经过调研之后,彭东哲和团队发现,欧洲和全球相关国家没有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供应商,于是团队将视线转向中国,并寻找到了长期合作伙伴。而这家供应商以3个月的“中国速度”完成世界同行常规需要至少6个月的产品生产流程。

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机械工程技师 贝内特:来自中国的产品的质量非常好,我们非常满意。无论如何我都想说,它的品质与德国啤酒一样好。

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彭东哲:这个其实也是我们非常骄傲的一点。最终在2024年底新年敲钟前的一刻,我们完成了两台车的交付,业主也非常满意我们的新产品。

被中企收购后,福斯罗机车从一家德国本土企业变身为国际化企业,员工来自中国、德国以及欧洲多国。如何管理这样的企业,是彭东哲等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

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彭东哲:那个时候,大部分还是以中方干中方的、德方干德方的为主,但是后面我们就发现,无论是在工作效率方面,在沟通方面,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其实都不利于整个公司的发展跟成长。后面我们就进行了重新调整,以中德双方师徒的方式,来进行工作任务的布置。后来经历了很短的时间,可能大概是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个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帕特里克:一旦我们做到了让大家团结合作,我们就能更好地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效率和有序运作相结合,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合作让我们在最近几个季度都获得了成功。

目前,福斯罗新推出的混合动力机车已投入法国贝唐堡铁路枢纽。其搭载的内燃动力系统使用生物柴油,碳排放较传统内燃机车降低约90%;同时,运行噪声较传统车型实现显著下降。

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乌尔里希:去年,我们生产了很多机车,这在我们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成为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很好,我们将稳步前进,最终走向成功。
在福斯罗机车的工作经历,让彭东哲更加认识到,正是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如今的实力和底气,让这一中德合作项目实现了共赢。

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彭东哲:虽然我到德国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却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底气。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的轨道交通装备已经具备了速度、质量与绿色智能的特性。

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总经理 亨里克·埃格特:现在,在中方的帮助下,我们能够将最新技术引入市场,共同开发产品。获得技术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这些技术非常复杂、成本也相当高昂。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我们才有可能在合适的时机,开发出合适的产品,并推向市场。

福斯罗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彭东哲:希望十年之后,我有幸能够乘坐中国研制的超导磁悬浮列车,以超1000km/h的速度,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零碳真空隧道。在见证“一带一路”绿色交通网,贯通欧亚大陆的同时,来到基尔工厂的智能生产现场。看看我们中德团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指挥机器人,制造新一代量产氢能源机车的场景,亲历十年前我们种下的种子所开的花。
责任编辑:章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