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是哪个城市 ?今天我们到山西省会太原市去看看
太原市山西省会,位于山西省中央腹地。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州)。自春秋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筑晋阳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辖6区3县1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太原
(山西省省会)
太原,简称“并(bīng)”,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是山西省省会、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6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6909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42.15万人,城镇人口375.27万人,城镇化率84.88%。2019年常住人口446.19万人。
太原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晋商都会,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 全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9年6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开通运行。 2019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历史沿革
- 周
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
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廧咎(音皋)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
春秋末期,晋公室势力渐弱,智、韩、魏、赵、范、中行氏六卿专权。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鞅向邯郸大夫赵午索取卫国贡献的五百户人口,准备迁入晋阳(故址在今太原南郊古城营一带)。赵午虑及与卫国的关系,迟疑延宕,为赵鞅所杀。赵午之子赵稷联合范氏、中行氏围攻赵鞅。史载:“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晋阳虽为晋国城邑,实则已为赵氏占据,成为日后立国根本。
公元前403年,晋大夫赵籍自立为侯,即赵烈侯,初都晋阳,后迁至邯郸。至公元前248年秦伐赵取狼孟(今阳曲黄寨东)等三十七城之前,太原地区一直为赵国疆土。
- 秦
秦庄襄王二年(赵孝成王十八年,前248年),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取榆次、狼孟三十七城,太原地人于秦。次年,于晋阳置太原郡,为太原设郡之始。
秦王嬴政元年(前246年),晋阳叛秦,蒙骜再次率兵平定,复置太原郡如初,郡治所设在晋阳。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废除周王朝分封诸侯国的制度,改设郡县,以郡统县。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太原郡为其中之一,辖三十七县,治所晋阳。
- 西汉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楚王项羽分封诸侯国,徙魏王豹于河东,为西魏王。分原赵国地为二,以张耳为常山王,都信都(今河北冀县);以赵歇为代王,都代(今河北蔚县境内)。旧志载,此时太原地属赵歇。次年(前205年),魏豹降汉,旋复降楚。汉将韩信灭魏豹,平定魏地,仍设河东、太原、上党三郡。太原地属汉。五年(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汉改周封诸侯、秦设郡县的制度,推行郡国并行、以郡国统县的建置。六年(前201年),以太原郡二十一县和雁门郡辖县改置韩国,徙韩王信(韩襄王之孙)为韩王,都晋阳,以防备北方匈奴族南下。是年,韩王信上书,以晋阳距边境较远,移国都于马邑(今朔州市)。不久,韩王信叛汉,降于匈奴,引匈奴冒顿单于共击太原,曾到达晋阳城附近。十一年(前196年),汉将军柴武斩韩王信于参合(今阳高东),平定代地。汉以韩国地改置代国,封皇子刘恒为代王,都晋阳。
文帝刘恒二年(前178年),分代国为代、太原二国,立皇子刘参为太原王,都晋阳,太原国辖原太原郡故地。四年(前176年),徙代王刘武为淮阳王,合代、太原二国为代国,以刘参为代王,都城仍设在晋阳。
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 废除代国,复置太原郡,辖二十一县,治所晋阳。元封五年(前106年),设十三州刺史,以监察郡国。并州刺史监察太原、上党、西河、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上郡九郡。太原郡仍领二十一县,郡治所设在晋阳。
终西汉之世,并州及太原郡辖境、治所均无变化。太原郡所辖二十一县为晋阳、葰人(今繁峙境内)、界休(今介休南)、榆次(今榆次北)、中都(今平遥西北)、于离(不详)、兹氏(今汾阳南)、 狼孟(今阳曲黄寨东)、邬(今介休北,一说在平遥北)、平陶(今文水西南平陶村)、汾阳(今静乐西)、京陵(今平遥京陵村,或说在祁县西)、阳曲(今定襄境内)、大陵(今文水东北)、原平(今原平南)、祁(今祁县东)、上艾(今平定南)、虑虒(今五台东北)、阳邑(今太谷东)、 广武(今代县西南)、盂(今阳曲大盂)。
初始元年(8年),王莽废汉孺子刘婴,自立为帝,建国号新,史称新莽。
新莽时期,郡国区划、建置无常,地名屡易,甚至一年五易地名,百姓苦不堪记忆。先是于始建国四年(12年) 依《尧典》分全国为十二州,后又从《禹贡》之说分全国为九州。天凤元年(14年), 又置州牧、部监,分合郡县,改易官称。分并州牧置朔部牧,将西汉太原郡领辖的界休改为界美,榆次改为太原亭,于离改为于合,兹氏改为兹同,狼孟改为狼调,平陶改为多穰,京陵改为致城,大陵改为大宁,祁改为示,阳邑改为繁穰,广武改为信桓。
- 东汉
建武元年(25年),刘秀推翻王莽,建国号汉,史称东汉。
东汉建武初,整顿建置,废除新莽时的建置及郡国、县名称,恢复西汉旧称;仍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部。并州刺史部仍监察太原等九郡,州、郡治所仍设在晋阳。建武二年,改太原郡为太原国,都晋阳。经西汉末年的战乱,户口锐减,官职繁多,建武六年(30年)六月诏令全国并省四百余县。西汉太原郡二十一县中,废去菱人、汾阳二县;划广武、原平二县属雁门郡,上艾县归常山国。建武十四年(38年) 废太原国,改置太原郡,治所未变。
东汉太原郡辖晋阳、界休、榆次、中都、于离、兹氏、狼孟、邬、盂、平陶、京陵、阳曲、大陵、祁、虑厩、阳邑十六县。
- 三国
东汉末世,外戚、宦官争权,军阀割据,战火又起。
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并州为公孙瓒的势力范围;建安三年(198年)又为袁绍占据。袁绍以甥高干领并州牧。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征伐高干,并州及所辖太原郡地归于魏。建安十八年(213年),魏为了扩大势力范围,省并州,合并其地于冀州,太原郡县属冀。建安二十年(215年),分太原郡北部置新兴郡,后又分东部地置乐平郡。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复置并州,改太原郡为太原国。后又废国复置郡。并州领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及新设置的新兴、乐平六郡。并州、太原郡治所皆在晋阳。
三国魏时,太原郡辖晋阳、阳曲、榆次、盂、祁、京陵、中都、大陵、平陶、狼孟、阳邑、邬十二县。
- 晋、十六国
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迫魏元帝曹奂禅位,易魏为晋,史称西晋。
西晋时期,沿魏并州建置未改。泰始元年(265年),改太原郡为太原国,都晋阳。并州刺史部统太原国、西河国及上党郡、乐平郡、雁门郡、新兴郡六郡国。太康五年(284年),废太原国,改置为郡。
西晋之世,太原郡辖晋阳、阳曲、榆次、于离、盂、狼孟、阳邑、大陵、祁、平陶、京陵、中都、邬十三县。州刺史部、太原国、太原郡治所皆设于晋阳。
西晋末年,北方民族崛起,纷纷建立割据政权,互相攻战,进入了史称的十六国时期。
永兴元年(304 年),匈奴族人刘渊于左国城. (今离石东北)建立汉国,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前赵不断劫掠并州郡县,加之并州于光熙元年(306年)发生饥荒,郡县难以自保,州刺史司马腾率众万人于冀州就食,号“乞活”。永嘉元年(307年),晋以刘琨为并州刺史、领匈奴中郎将。前赵嘉平二年(晋永嘉六年,312年),刘聪派子刘粲,乘刘琨领精兵出防雁门乌丸族反叛之机,袭破晋阳,太守高乔以城降。四个月后,刘琨在代公猗卢配合下收复晋阳。经此一战,晋阳城池残破,军民逃散。刘琨留部将箕澹、段繁戍守晋阳,自领兵移驻阳邑(今太谷),招集亡散。麟嘉元年(晋建兴四年,316年),前赵将军石勒攻打乐平(今昔阳),刘琨率全部精兵救援,途中被石勒设伏兵击败,全军覆没,并州震惊二留守晋阳的东晋司空长史李弘以城降石勒,太原地为前赵所占据。
光初二年(319年)冬十一月,石勒自称赵王,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太原地归后赵。后赵改太原郡为太原国,属并州刺史部辖领,都晋阳。后赵永宁元年(350年),冉闵灭后赵,并州为后赵刺史张平所据。为图自保,张平先以并州六郡依附前秦苻坚,不久降前燕,东晋升平元年(357年)又降晋,皆被授以官职。张平的反复无常,不但未能自保,反而为并州引来连年战火。
前燕光寿二年(358年),燕王慕容儒遣司徒慕容评讨伐张平,并州各郡县纷纷投降。张平率三千兵众弃晋阳逃往平阳(今临汾),复请降燕。太原地区为前燕据有。
建熙十年(东晋太和四年,369年),东晋派大司马桓温伐燕。前燕主慕容晡,以割地为条件,求前秦苻坚援救。及桓温被击退,日书违约。苻坚大怒,次年遣将军王猛、杨安率步骑六万,兵分两路伐燕。九月,挖地道攻克晋阳,太原地又落入前秦之手。
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苻坚亡。并州刺史王腾迎苻坚庶长子苻丕入晋阳,于太安元年(385年)即皇帝位,以晋阳为都。次年,苻丕率兵与西燕慕容永战于襄陵(今襄汾境内),兵败被杀,太原地区又为西燕所据。
后燕建兴九年(394年),慕容垂遣龙骧将军张崇攻晋阳,西燕守将弃城而逃,太原地复为后燕所得。
自公元304年,止于公元394年,短短九十年间,太原地区先后为西晋、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占据。兵祸连年,境土屡分,国号几易,治所时迁,建置不能悉详。
- 北魏
公元386年,拓跋硅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北魏皇始元年(396年)八月,道武帝拓跋硅率兵四十万南出马邑(今朔州),越勾注山(今代县境内),大举征伐后燕。九月占领阳曲,据西山居高临下威胁晋阳。后燕并州牧、辽西王李农大惧,弃城夜遁。太原地归属于北魏。北魏仍置并州,领太原、上党、武乡、乐平、襄垣五郡。并州、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
北魏先后对太原郡所领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裁省,仅余十县。
晋阳:太平真君九年(448年)曾省榆次并入晋阳县。
榆次: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并人晋阳县,景明元年(500年)复置。
邬县:曾罢,太和九年(485年)复置;平遥:省京陵县并入平陶县,始光元年(424年)因避太武帝拓跋焘讳改。
阳邑: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罢,景明二年(501年)复置。
沾县:晋属乐平郡,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省乐平郡析置,并划归太原郡。治所在今昔阳西南。
受阳:晋属乐平郡,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省乐平,划归太原郡。治所在今文水东。
长安:泰常二年(417年)置,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罢,景明二年(501年)复置。治所在今太原南郊区。
祁县
中都县
其余晋狼孟、于离、大陵、盂四县废除;阳曲划归永安郡属(原新兴郡),驴夷(原晋虑虒县,太和十年复置并改)亦划归永安郡;原平、广武划归雁门郡。
武泰元年(528年)二月,宣武帝灵皇后奉三岁的元钊即帝位于洛阳。四月,太原王尔朱荣拘灵后及幼主元钊沉于黄河,杀公卿百官一千三百余人。九月,尔朱荣入朝被洙,其从子尔朱兆自汾州入据晋阳,于建明九年(530年)奉并州刺史、太原太守、长广王元晔为帝,仍都洛阳。晋阳落入尔朱氏之手。普泰元年(531年)七月,北魏晋州刺史高欢率兵北讨尔朱兆。尔朱兆大掠晋阳,退守秀容(今忻州西北)。高欢于晋阳建大丞相府而定居。次年正月又追击尔朱兆于赤谷共岭,兆自缢死。太原地复归北魏。
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534年),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并由洛阳迁都邺城,以邺为上都,以晋阳为下都。
- 北齐、北周
武定八年(550年),高欢次子齐王高洋废元善,建立齐国,史称北齐。
北齐于晋阳置并州尚书省,为别都,与邺都分治政事。仍置太原郡,治所龙山,辖七县。
龙山:河清四年(565年)分晋阳汾河西地置。
晋阳:河清四年分晋阳汾河东地新置。
受阳:今山西文水东。
东受阳:今山西寿阳。
中都:废榆次并人中都,并移治所于原榆次治。
平遥
阳邑
天保八年(557年),魏(史称西魏)大将军、周公宇文觉废魏恭帝,自立为王,建国号周,史称北周。
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五年(576年)冬十月,大举伐齐,十二月到达并州晋阳。北齐齐王留从兄安德王高延宗守并州,自返邺城。高延宗于晋阳僭帝位,改元德昌。次年二月,晋阳被周兵攻破,延宗被擒,并州入于北周。北周遂于晋阳设置并州总管府,又设并州宫及六府(冢宰府、司徒府、宗伯府、司马府、司寇府、司空府),视晋阳为都城。十二月,又废并州宫及六府。并州总管府领太原、乐平二郡。太原郡治所晋阳,领龙山、晋阳、东受阳、中都、阳邑五县。平遥、受阳二县撤销。
北周政权统治并州不足五年,于大定元年(581年)二月被隋杨坚取代。
- 隋
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仍沿北周制度,设并州总管府于晋阳,以晋王杨广为并州总管。二年(582年),废总管府,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杨广为尚书令。九年,又改置总管府。
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废总管府。三年(607年),废州设郡。太原郡治所晋阳,领十五县。
晋阳:开皇十年(590年)省北齐龙山县,并入晋阳县。十六年析晋阳地置清源县,大业元年复省入晋阳县。
太原:北齐晋阳县,开皇十年(590年)曾分置阳真县,大业元年(605年)并人太原县。
交城:开皇十六年(596年)分北齐受阳县置,治所在今古交市古交镇。
汾阳:原阳曲县,开皇六年(586年)改称阳直。十六年(596年)又改称汾阳,并分置盂县,大业初废盂县。
文水:北魏受阳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改称。
祁县:北齐废县,开皇中复置。
寿阳:开皇十年分东受阳县地置。
榆次:北齐中都县,开皇中改。
太谷:旧阳邑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
乐平:旧乐平郡,开皇元年(580年)废郡,十六年分置辽州和东山县,大业元年(605年)废辽州和东山县。
和顺:北齐乐平郡梁榆县,开皇十年(590年)改称。今和顺西北。
辽山:北魏辽阳县,北齐废,开皇十年(590年)复置并改称。十六年(597年)置交漳县,大业初废,并入辽山。今左权。
平城:开皇十六(597年)年置。在今和顺境内。
石艾:汉上艾县,北魏改。
盂县:开皇十六年(597年)置原仇县,大业初改称。今盂县。
隋季陵迟,寇盗充斥,大业十三年(617年),以李渊为山西河东道抚慰大使、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李氏遂起兵晋阳,一举而灭隋。
- 唐
唐初建置,废置分合频繁。武德元年(618年),废太原郡,复设并州总管府,治所晋阳,辖县沿隋太原郡十六县。旋又分隋阳直县地先后置抚城县、乌河县(今阳曲凌井店),复析晋阳县地置清源县,划榆社县属韩州。武德二年(619年)九月,鹰扬校尉刘武周据马邑作乱,并州总管李元吉惧,逃奔长安,太原地区一度被刘武周占据。三年(620年)四月,秦王李世民征伐刘武周,并州复定。随之废并州总管府,改置并州。析阳直县地置汾阳(今太原北部阳曲镇);以盂、寿阳二县置受州;以太谷、祁二县置太州;以文水属汾州;以乐平、辽山、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并州辖县缩减为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并州总管府于晋阳,其年改为上总管府,领辖并、介、受、辽、太、榆、汾七州。五年(622年)又改为大总管府。六年(623年)割文水县属并州;又废太州,以太谷、祁二县属并州。武德七年(624年),改并州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并废阳直县,以其地析置罗阴县(今阳曲洛阴),改汾阳为阳曲县,划文水县复属汾州。
贞观元年(627年),因州县民少官多,李世民思革其弊,对州县大加并省。并州所属的乌河县省人盂县,罗阴县省人阳曲县,划文水县复属并州。其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并州属河东道。八年(634年),废受州,划寿阳、盂、乐平、石艾四县及侨置阳曲县境内的顺州燕然县属并州。十四年(640年),又废燕然县。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于晋阳置北都,仍兼督府。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罢北都。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复置北都。按唐制,都城所在地称府,非都城所在地称州,因改并州大都督府为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北京,同时改石艾县为广阳县。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复罢晋阳京都称号,次年又复北都之称。
开元盛世之时,太原府治所晋阳,领辖晋阳、太谷、祁、文水、榆次、盂、寿阳、乐平、广阳、清源、交城(先天二年即713年析置卢川县于今古交炉峪口,开元二年即714年省)、阳曲十三县,终唐季而未改。
- 五代十国
唐末,天下大乱。哀帝天祐四年(907年),黄巢农民起义军叛将朱温灭唐建梁,史称后梁。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此时,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镇守太原,仍奉唐天祐年号不改,并自行置并州太原府。次年,李克用卒,子李存勖嗣晋王位于晋阳。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以太原为西京。十月灭梁,复称太原为北京。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番汉马步总管石敬瑭,在契丹帮助下称帝于晋阳,建国号晋,史称后晋。割雁门以北及幽州等燕云十六州地于契丹。同年,后晋迁都洛阳,以晋阳为北京,置太原府。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北京留守、太原节度使刘知远于晋阳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沿后晋称晋阳为北京,仍设太原府,治所晋阳。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后汉枢密使、邺都留守郭威灭后汉,建国号周,史称后周。是年,后汉刘知远弟刘崇为北京留守、太原尹、河东节度使,据太原称帝,仍袭汉号,史称北汉。废北京及太原府建置,改置并州。北汉据守晋阳,先后与北周、北宋抗衡二十八年。北宋曾两次进攻晋阳,皆无功而退。
- 北宋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率兵亲征北汉。四月,北汉帝刘继元以晋阳城降宋,北汉遂亡。赵宋深恨晋阳人民负固顽抗,便下令毁晋阳城,降太原府为并州(紧州,即四等州)军事,移州治所于榆次;废晋阳县,于汾河东新置平晋县;撤销太原县并入榆次县;割交城县隶属大通监;以广阳、乐平二县属平定军。经此一番改置省并,并州领辖阳曲、平晋、文水、祁、太谷、榆次、清源、寿阳、盂九县,以及大通、永利二监。七年(982年)二月,因榆次“地非要会”,将治所迁至唐明镇(今太原城区内)。
淳化四年(993年),效法唐朝制度,分全国为十道,太原属河东道。至道三年(997年),又改分全国为十五路,太原属河东路。因太原地区北近辽,西隔河近夏,于太原设河东经略使、安抚使。
嘉祐四年(1059年),改并州为太原府,元丰元年(1078年)置为次府,大观元年(1107年)又置大都督府,领辖阳曲、太谷、榆次、寿阳、孟、交城(宝元二年即1039年自大通监析出)、文水、祁、清源、平晋(熙宁三年即1070年,曾废人阳曲;政和五年即1115年复置)十县,大通、永利二监。
- 金
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大举南下攻宋。次年九月攻陷太原,地人于金。其年攻陷宋都汴粱,掳徽宗、钦宗,遂亡北宋。仍称太原为府。天会六年(1128年),分宋河东路为河东北路、河东南路,各置兵马都总管。河东北路兵马都总管治所设于太原。改太原府为并州太原郡河东总管(简称太原府)。
金统治太原期间,曾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分清源县地置徐沟县;贞祐四年(1216年)废平晋县,兴定元年(1217年)复置;兴定二年(1218年)升盂县为州,不久复改置为县。
太原府领辖忻州、平定军两个支郡和阳曲、太谷、平晋、清源、徐沟、榆次、祁、文水、交城、盂、寿阳十一县,同时还领八个军事镇,在阳曲境内有阳曲、百井、赤塘关、天门关、凌井驿五镇;在平晋县境内有晋宁、晋祠二镇;在祁县境内有团柏镇。
- 元
太祖元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蒙古族孛儿只斤铁木真称帝,号日成吉思汗皇帝。十三年(1218年),元将木华黎伐金,攻陷太原,遂废除金朝建置,置太原路总管府,治所阳曲(在今太原城区)。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国号为元。二十七年(1290年),实行中书省、路、州、县四级建置。分全国为一个中书省,十一个行中书省,一百八十五路:山西、河北、山东三地二十九路地处腹里,直属中书省辖领。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太原路发生地震,长达年余。因此,九年(1305年)颁诏改太原路为冀宁路,仍属中书省。
元冀宁路直接领辖十县,十四州,以及设在太原城内管理在城民事的录事司:州下又领有九县,境域远较前代广大。直辖十县为阳曲、文水、平晋、祁、榆次、太谷、清源、寿阳、交城、徐沟。所辖十四州及所领县为:
汾州:唐改西河郡为洪州,后改为汾州,金置汾阳军,元初置汾州元帅府。至元二年(1336年)复置汾州,领西河、孝义、平遥、介休四县。
石州:唐改离石县为石州,又改为昌化郡,后仍为石州。宋、金、元因其名。辖离石、宁乡二县。
忻州:唐初置新兴郡,后改为忻州,又改为定襄郡,复改为忻州。金属太原府。元因之,领秀容、定襄二县。
平定州:唐为广阳县,宋为平定军,金改为平定州。元因其名,领乐平一县。
临州:唐临泉县,又改置北和州,后州废,属石州。宋置晋宁军。金废军置临水县,属石州。元中统二年(1261年)仍为临泉县,属太原府,三年升为州。治所在今临县西。
保德州:原属岚州地,宋始置州。元因之,领河曲县。
崞州:原为崞县,太祖十四年(1219年)升为州。
管州:唐以静乐县置州,后废,归属岚州。后又为宪州(今娄烦)。宋为静乐军。金为静乐郡,又改为管州。太祖十六年(1221年),以岚州所属的岢岚、宁化(今宁武西南)、楼烦三县并入。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岢岚属岚州。
代州:唐置代州总管府,金改为都督府。元改为州。
台州:唐五台县,属代州。金升为台州。元仍为台州。
兴州:唐临津县,又改为合河县,属岚州。金升为兴州。元仍为兴州。
坚州:唐繁畴县。金改置为坚州。元仍为州。
岚州:唐、宋岚州。金升为镇西节度使。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省入管州,五年复置为岚州。
盂州:原盂县,金升为州,元仍为州。
- 明
元末,纲纪日紊,民心怨叛,群雄并起,天下骚然。朱元璋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荡灭群雄,遂即帝位,建国号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将军徐达等攻取太原,败扩廓帖木儿,山西全境平定。
明初,改冀宁路为太原府。洪武二年(1369年),沿袭元朝制度设山西等处行中书省。又于洪武三年(1370年)置太原都卫,八年(1375年)改为山西都指挥司,管领卫所番汉诸军。九年(1376年)改山西等处行中书省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辖领府、“州、县,管理民籍,治所皆在阳曲(今太原市城区)。
明代前期,太原府辖领六州、二十二县。其中府直辖十三县,州辖九县。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割永宁州(元石州)及其属县归新置的汾州府。至明末,太原府实辖五州二十县,其中府直辖十三县,州辖七县。
府直辖十三县为阳曲、太原(宋、金、元平晋县,洪武八年1375年改置)、榆次、太谷、祁、清源、徐沟、交城、文水、寿阳、盂(元盂州、洪武二年1369年改置)、静乐(元管州,洪武二年1369年改置)、河曲(洪武二年1369年析保德州置)。
府辖五州及其所领县为平定州,领乐平;忻州,领定襄;代州,领五台县(即元台州地,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置县)、繁峙县(即元坚州地,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置县)、崞县(即元崞州地,洪武二年1369年置州置县);岢岚州(洪武七年1374年析管州地置岢岚县,九年1376年升为州),领岚县(即元兴州,洪武二年1369年改置为县)、兴县;保德州(不领县)。
- 清
明末,政治腐败,税赋苛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八日,李自成率大顺起义军攻克太原,三月九日夺取北京,遂亡明朝。
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十三日,清军围攻太原,守卫太原城的大顺将领陈永福顽强抗击。十月三日,清军用大炮击破太原城西北角城墙,占领太原城。
清初,改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为山西行省,同时保留冀宁道和太原府建置,治所皆在阳曲。沿袭明朝制度,太原府仍辖五州二十县,其中州下辖七县。
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对地方建置进行了较大变动。太原府所属保德、平定、代、忻四州升为省直隶州。同时,划河曲、兴县二县隶属于保德州;盂县、寿阳、乐平三县隶属于平定州;五台、繁峙、崞县隶属于代州;静乐、定襄二县隶属于忻州。经此一番变动,太原府仅领岢岚一州和十县,其中岚县为岢岚州隶县。八年(1730年),复从保德州划出兴县隶属于太原府岢岚州。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裁清源县并人徐沟县。至清末,太原府辖一州十县,其中府直辖阳曲、太原、榆次、太谷、祁、徐沟、交城、文水八县;岢岚州辖岚、兴二县。原明代设在太原府的太原右卫,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裁并入太原前卫。雍正三年(1725年),太原左卫、太原前卫同时裁撤。
- 中华民国
清宣统三年(1911年),8月19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举义武昌,
太原人文地图各省纷纷响应。9月8日,太原举义,攻克省会,击毙清山西巡抚陆钟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封建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民国二年(1913年),对清代建置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废除了道、府、直隶州、州的建置,改州为县,地方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建置。于太原置中路观察使,原太原府所属岢岚州改置为县,并恢复清源县建置。
民国三年(1914年),5月23日,改中路观察使为冀宁道,治所阳曲,下辖阳曲、太原、榆次、太谷、祁县、交城、文水、徐沟、清源、岢岚、岚县、兴县、汾阳、孝义、介休、平遥、临县、中阳、石楼、离石、平定、寿阳、盂县、昔阳、长治、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平顺、壶关、黎城、晋城、榆社、和顺、武乡、沁县、沁源、高平、阳城、沁水、陵川、辽县四十三县。
民国五年(1916年),废除清源县并入徐沟县,六年复置清源县,七年析离石县地置方山县,冀宁道辖县增为四十四县。
民国十年(1921年),山西省政府在省会设置市政公所,管理省城以及城周围东至耙儿沟,西至汾河,北到新城,南到大营盘范围内的市政建设。十二年,又将市政公所管辖区划分为四个区。一区署设在红市牌楼,二区署设在前所街,三区署设在西羊市,四区署设在西缉虎营。市政公所及其所属各区,未列为地方行政建置。
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实业部所编《中国实业志·山西卷》记载: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确定市的建置,隶属山西省政府直辖。十九年(1930年)废除冀宁道,各县归省直辖。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太原市辖五个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18日,日本军队侵占太原。三十四年(1945年),8月14日,日本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8月30日,民国山西省政府返回太原市,仍沿日军侵占太原时期划定的市区范围,东至港道,西至虎峪,南至嘉节,北至新城。市辖五个行政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市辖内八区、外八区共十六个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晋中各县,兵临太原城下。10月17日,于榆次成立太原市政府。次年3月1日,太原市政府与晋中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太原市政府,仍驻榆次县,隶属于华北人民政府领导。太原市政府辖三个专区十九个县和尚待解放的太原市十六个区。一专署驻盂县,辖盂县、忻县、阳曲、平定、寿阳、五台、定襄七县;二专署驻汾阳,辖汾阳、孝义、文水、交城、清源、徐沟、晋源七个县;三专署驻榆次,辖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五县。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当日下午,太原市政府由榆次迁入太原市区,驻精营东边街。5月6日,太原市政府更名为太原市人民政府。27日,将市辖内八区、外八区十六个区合并为八个区,同时将“区公所”名称更为区人民政府。太原市辖八区、三专区十九县。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太原市人民政府管辖的三个专区十九个县交由省人民政府直辖。
1951年4月2日,汾阳专区的晋源县划归太原市管辖。
1953年3月13日,从阳曲县、榆次县、清徐县划入14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
1959年,国务院对地方政府的建置进行了调整。1月21日,国务院决定划出晋中专区所属的清徐县和晋北专区所属的阳曲县归属太原市辖。
1972年3月21日,娄烦县由吕梁地区划归太原市。
太原南中环桥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至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区。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调整行政区划,市区分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
太原市行政区划图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形成了6区3县1市的格局。其中地处建设路以西、滨河路以东、北大街以南、南内环街以北的杏花岭区、迎泽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万柏林区、小店区、尖草坪区和晋源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六区”的概念。
区划列表
截至2018年底,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54个街道、21个镇、31个乡,计696个社区、824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 [5] ,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地形地貌
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市区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17]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气候特征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太原植物区系含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和菌类。太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纲16目、37科、173种。国家一级保护兽类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5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兽类3种;爬行纲动物3目、4科、8种;两栖纲1目、2科、5种;鱼纲2目、4科、21种;甲壳纲动物1目、2科、2种;昆虫纲13目、70科、177种;蛛形纲2目、3科、10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底,太原探明矿藏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硫磺、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
人口民族
人口
据2018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2.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5.27万人,增加4.31万人;乡村人口66.88万人,减少0.12万人。城镇化率84.88%,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22.67万人,女性人口219.48万人,性别比为101.45∶100。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4.58万人,人口出生率10.41‰。
《2019年山西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9年太原市年底常住人口446.19万人。
经济
综述
- 经济增长
2019年,太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28.51亿元,
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8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518.64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467.39亿元,增长7.1%。
2019年,太原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698元,比上年增长5.6%,按2019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3147美元。
太钢
- 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比重为1.1%、37.7%、61.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02、2.25和4.33个百分点。 [19]
- 财政
2019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税收收入301.77亿元,增长1.6%。
2019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486.27亿元,增长12.1%。 [19]
-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中央投资增长54.8%,地方投资下降27.2%,其他投资增长52.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0%。工业投资增长19.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2.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3.1%;非国有投资增长27.9%,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0.2%。
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5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71个,完成投资增长5.6%;10亿元以上项目93个,完成投资增长7.2%。
太原夜景
第一产业
- 种植面积
2019年,太原市农作物种植面积80.42千公顷。粮食种植面积61.79千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0.06千公顷,秋粮种植面积61.7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56千公顷。药材种植面积1.05千公顷。 [19]
- 畜禽及水产品产量
截至2019年末,太原市大牲畜存栏3.85万头,猪出栏25.12万头。肉类产量3.93万吨,禽蛋产量3.41万吨,牛奶产量8.97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16千公顷,水产品产量2691吨。 [19]
第二产业
南中环
- 工业
2019年,太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中央企业增加值增长4.3%;地方企业增加值增长4.5%;其他企业增加值增长7.4%。
2019年,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4%。
2019年,太原市非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7.1%,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9%。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2.1%。
2019年,太原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47.83亿元,增长3.8%。利税总额182.68亿元,下降26.8%。利润总额59.72亿元,下降40.1%。
- 建筑业
2019年,太原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3164.79亿元,增长15.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839.8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16.09万平方米。 [19]
第三产业
大重
- 房地产开发
2019年,太原市房地产开发投资698.25亿元,增长31.3%。其中:住宅投资538.17亿元,增长34.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7.56亿元,增长22.5%。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459.6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829.45亿元。
- 消费品零售
2019年,太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8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48亿元,增长7.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3亿元,增长22.7%。
2019年,太原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865.20亿元,比上年增长0.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43.31亿元,增长22.2%。 [19]
- 进出口贸易
太原富士康园区
2019年,太原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19.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出口额651.72亿元,下降1.7%;进口额467.84亿元,增长10.6%。
出口商品中,不锈钢材、机电产品分别为76.90亿元、525.84亿元,占出口额的92.5%。煤炭、焦炭、金属镁分别为0.87亿元、2.50亿元、4.01亿元,占出口额的1.1%。
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165个。年进出口额在亿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46个,比上年增加4个。 [19]
- 招商引资
2019年,太原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0.97亿美元。 [19]
- 邮电
2019年,太原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电信业务总量467.74亿元,增长62.3%。年末市话到达75.05万户。农话到达1.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34.59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为687.94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204部,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8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用户221.85万户。
- 旅游
2019年,太原市接待海内外游客9655.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国内游客9629.59万人次,增长18.9%;海外游客25.80万人次,增长8.0%。海外游客中:外国人18.01万人次,香港同胞4.40万人次,澳门同胞1.02万人次,台湾同胞2.37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171.83亿元,增长17.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63.41亿元,增长18.1%;旅游外汇收入1.19亿美元,增长11.4%。
- 金融
截至2019年末,太原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117.20亿元,比年初增长6.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063.12亿元,增长10.6%。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663.72亿元,增长5.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252.08亿元,增长10.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707.47亿元,增长9.5%。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920.16亿元,增长8.8%;短期贷款余额2880.22亿元,增长7.1%。
截至2019年末,太原市上市公司达到18家,其中:主板15家,中小板2家,创业板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54家。
- 保险
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
2019年,太原市原保险保费收入247.47亿元,增长10.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37.30亿元,增长8.7%;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33.76亿元,增长37.0%;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6.94亿元,增长7.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9.47亿元,增长5.8%。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9.36亿元,增长9.0%。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4.38亿元,下降12.0%;健康险业务赔款及给付9.25亿元,增长61.3%;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1.82亿元,增长18.8%;财产险业务赔款33.90亿元,增长18.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太原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5所(其中高职院校22所),成人高等学校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8所,普通高中91所,普通初中136所,小学448所,幼儿园728所。
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9%;小学、初中巩固率均达到国家标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8%。2019年高考一本、二本达线率和录取率在全省稳居前列。
体育事业
南中环桥(
太原市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到0.91平方米。小轮车训练基地被列为国家级基地,曾举办2008年国际自行车联盟BMX(小轮车)世锦赛(北京奥运会预选赛),2011年BMX全国锦标赛、2012年BMX冠军赛。2008、2009年连续举办了女子摔跤世界杯,2010年起开始举行太原国际马拉松赛,2012年4月太原举办伦敦奥运会摔跤预选赛,这也是在中国举办的唯一一项奥运会选拔赛,2015年9月举办第17届亚洲跳伞锦标赛。截至2012年,太原市共有体育场馆34个,主要为山西省体育中心、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原山西省体育场)、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原山西省体育馆)、滨河体育中心等,CBA山西汾酒队的主场在山西省体育中心。
2019年8月,太原作为主赛区承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底,太原市全市共有各类专业院团及具备规模的民营艺术表演团体21个。群艺文化馆12个,博物馆14个。公共图书馆12个,馆藏图书732.21万册。国家综合档案馆12个,馆藏档案资料210.51万卷(件、册)。改扩建后的太原市图书馆跻身全国一流图书馆行列,赢得“网红图书馆”美誉,并在全国首创马克思书房。成功举办城市能源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人民网2018大学校长论坛。举办“紫禁风华——2018太原·故宫文物展”。广播节目11套,电视节目16套。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35.1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31.06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8]
文教科研
高教概况
太原高校
截至2018年底,太原市共有高等院校46所(其中高职院校23所),在校学生532822人(含博士、硕士研究生、成人教育);中等职业学校48所,在校学生63421人;普通高中90所,在校生76883人;普通初中137所,在校学生122367人;小学441所,在校学生310437人;幼儿园724所,在园儿童112007人;特教学校5所,在校生数1561人。
太原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中国国务院水利部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和山西科技创新城。
截至2018年底,太原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6所,包括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全省最为著名的学府。山西大学是国家“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部省共建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北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入围高校之一、教育部“卓越计划”建设高校、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大学(原国防工业八所本科院校之一),原来是国家二级保密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入围高校之一。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48个(不含村卫生室),医疗床位3991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9.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1269人,其中:执业(包括执业助理)医师23018人,注册护士29489人。每千人拥有医生5.2人。太原市已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城市建设
2019年10月31日,太原入选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
交通运输
编辑
太焦铁路
铁路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铁路总里程2800公里,太中银铁路,北同蒲铁路,南同蒲铁路,太焦铁路,石太铁路,太兴铁路,上兰村铁路,环城铁路,石太客专,大西客专,太焦高铁 ,太呼高铁(规划),京太高铁(规划),石太城际(规划),太延客专(规划),京昆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汇集于此。
太原站、太原南站为主要的客运火车站,其中太原南站为华北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太原北站是华北最大编组站,汾河站、晋祠站、太原西站等为市内环城铁路枢纽。
太原南站
主要有北同蒲铁路,南同蒲铁路,太焦铁路,京原铁路,太中银铁路,太兴铁路,石太铁路,太青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段),太焦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太原环城铁路在正在建设当中。石太客运专线于2009年4月1日正式开通,太原和北京两地的路程缩短为两个多小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时间最早的高速铁路。大西客运专线太原至西安段于2014年7月正式通车,太原到西安只需3小时左右。
航空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华北第三大国际机场,通往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国内大部分城市。机场和太原市区间由机场快速路和龙城大街连接。
太原尧城通用机场位于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境内。
公路
太原市街景
太原市城区的路网结构以网状为主,呈环形放射状。最外有环状高速路(外环路),2013年建成通车中环快速路,老城区已形成内环路。截至2018年,全市公路里程7517公里。市区立交桥数共有57座。2018年,太原全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55.3万辆。
太原环城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太原第二环城高速公路(在建)等多条高速公路途经太原。汽车站有太原长途汽车站、太原客运东站、太原客运西站、太原迎宾汽车站、太原建南汽车站、太原客运北站,太原客运南站(在建)、太原客运东南站(在建)。
太原老城的城市道路是棋盘式格局,横平竖直,而外围的城市道路规划是环形加网状的格局。内环由北大街—兴华街、建设路、南内环街、和平路连接而成。中环由北中环街,东中环路(太行路),南中环街,西中环路(窊流路)连接而成。最外围有太原环城高速公路,连接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太原第二环城高速公路已在建设当中。
湖滨国际大酒店
公共汽车
2016年,太原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253台,其中,公共汽车2147辆,电车106辆,运营线路150条,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3250公里,年客运量4.35亿人次。公交车票价通常为1元起价,远郊区县为3元。公交卡每次乘坐的刷卡费用以0.5元起价。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达到29%,有近1/3的省城市民日常出行选择乘坐公交车,太原市公交车运行时速达到16.76公里,部分路段的平均时速已超过20公里,建设完成了太原南站公交枢纽站,南寨村公交停车场投入运营。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有2700多辆公交车上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太原市阳曲县已实现乡镇公交车全覆盖。 [27]
太原地铁(
南中环太榆路立交
历史文化
太原市徽
太原地区方言为太原话。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相传唐尧和大禹曾建都于晋阳。西汉初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前受封代王,国都便是今天的太原,太原也被称为潜龙之地。曹魏末期,封于太原郡的晋王司马氏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政权,并以“晋”作为国号。前秦、北魏、东魏、北齐曾定都于晋阳或以晋阳为实际政治中心。北齐高祖高欢称太原为霸城。隋炀帝杨广即位前曾为晋王。隋末,李渊为唐国公和太原留守,起兵晋阳建立大唐,并以太原的古称作为国号。太原成为唐朝的龙兴之地,被唐太宗誉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唐高宗即位前曾为晋王,而同样来自并州文水的皇后武则天则成为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太原府自武周起成为北都,宋太宗即位前也受封为晋王。
太原——晋商故里
风景名胜
编辑
太原风景名胜
太原文物古迹有晋祠园林、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祭孔文庙、晋阳古城遗址以及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天龙山石窟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7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森林公园3处。太原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晋剧被誉为山西的“省粹”,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青年宫、太原市文广中心等都常有传统的晋剧演出。
文保单位
截至2020年初,太原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
蒙山大佛
太原市中心城区全市共有综合性公园46个,专类公园11个,带状公园6个,街头游园253个,社区游园53个,街旁绿地194块。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476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301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384.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19%,绿地率37.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8平方米。 [30] 综合性公园有迎泽公园、晋阳湖景区、汾东公园、华夏公园、汾河市民公园、汾东中央公园、北张公园、和谐公园、和平公园、龙城公园、龙城东街公园、武宿公园、晋商公园、古城东滨河公园、金桥公园、汾西公园、摄乐公园、唐槐公园等,专业类公园有植物园、徐显秀公园、太白铁路遗址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等。
太原汾河公园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内经过水利治理和绿化美化后而形成的滨水公园,现已绵延20余公里,并且仍在每年向南向北延伸。主要景点有汾河晚渡,雁丘(“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出处),碧水沙滩,湿地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