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云养经济”套上“假面具”
【来源:陕西日报】
一部手机简单操作,消费者就能打破时间、地域限制,远程察看自己认养的动物和植物。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科技与农业碰撞交融,“云养殖”“云种植”等各种“云养经济”不断兴起,“我在村里有块地”成了一种时尚。
“云养经济”是一种依托线上平台将农业生产与消费者紧密连接的新型农业商业模式,打通了城市与田园之间的阻隔。然而,这种商业模式在有些地方却被不法分子套上“假面具”,成了恶意敛财的工具。
通过伪造视频、图片,将农业生产恶意包装成低风险、高收益的农业投资项目,再抛出种养收益分红、农特产品返还等“诱饵”,引诱消费者参与其中。这种骗局不仅挫伤了人们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热情,让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还破坏了农业的健康发展。
近日,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云养经济”领域欺诈风险的提示,对加强防范和处置工作提出要求。
遏制“云养经济”领域欺诈,要从源头发力。有关监管部门要做好“把关人”,对所属地区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摸底和动态监测,将与“云种植”“云养殖”相关的企业纳入重点监测名单,对存在不实宣传、超范围经营的经营主体重点核查,及时掐灭“云养经济”领域欺诈苗头。同时,要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合法参与市场交易,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有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写好“农”字,应以诚信为本。涉农经营主体要树立依法合规理念,高度警惕以“云养经济”为名义寻求合作的机构,在转变经营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时,守住法律红线,严防“云养经济”领域欺诈乘虚而入。
群众普法宣传教育也不容忽视。各级部门应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采用知识讲座等形式宣传防范“云养经济”领域欺诈风险知识。广大群众也应擦亮眼睛,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实增强风险意识,远离投资陷阱。
“云养经济”的作用在于将生产端与销售端联结得更紧密,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只有以真实的农业生产为根基,以合规经营为底线,才能在乡村绘出更多好“丰”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