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场“花式”读书活动遍布苏城
“苏城共读一小时”大型阅读活动举办,“苏州好书榜”初选入围书目亮相,“跟着《苏州全书》游苏州”游学推荐线路发布,“百步芳草 书香市集”开启……这个“世界读书日”前后,数百场“花式”读书活动遍布苏城,在书店、高校、社区、商区密集亮相,汇成苏州生动的阅读表情。不断升级迭代的创意市集和阅读推广,打开了享受春天的N种方式。书香萦绕在城市的气息里,不断丰盈着“人间天堂”的精神与文脉;全民阅读热潮涌动,勾勒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大阅读”生态。读书,之于苏州,正是一座城市的日常。

全城联动开展的“苏城共读一小时”活动,以十大主会场为圆心,辐射出N个书香涟漪。苏州图书馆供图
全民参与,阅读成为生活方式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今天(4月23日)上午,苏州图书馆北馆,百余名阅读爱好者汇聚一堂,诵读海子诗篇的声浪如春潮涌动。
当天,苏州图书馆联合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各级公共图书馆、书店、学校、企业、社区、医院、公园等众多合作伙伴,举办“苏城共读一小时”大型阅读活动。活动采用“十大板块主会场+5家特色分馆+N个共读点”全城辐射的方式,围绕经典阅读书目,广泛开展共读活动,以融合共读、经典诵读、音乐诗会、阅读市集等多种形式联动呈现,让更多市民感受苏州全民阅读的蓬勃力量。参与者陈媛媛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市民放下手机,打开书本,回归阅读。

新华书店观前书城里,读者捧阅心爱的书籍。 苏州融媒记者 姜锋/摄
“在日常的缝隙中,美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现实与回忆的桥梁,带来心灵的平静与满足。”下午,新华书店观前书城,“从餐桌到世界”主题读书会吸引了众多热爱生活、钟情美食与阅读的市民。作家张建平、郜峰携新作《吃吃白相相》,带领大家品味人生百态,感受生活的真味。李远帆是这些讲座里的一名忠实粉丝,年过花甲的他,仍然坚持每个月完成2至3本书的阅读。
晚上7点半,位于观前街的慢书房灯火通明,一名身着外卖服的读者在安静地阅读,他名叫王云。“晚上外卖没订单的空闲时间,我就会来这里看看书。”王云说,之前送外卖路过这里,偶然走进来,捧起一本《我的阿勒泰》,书中的文字一下将他拉进宁静的北疆。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体验到了“泡”书店的乐趣。
在苏州,随时、随处可见书香与美好生活相伴的场景:书店常见席地而坐阅读的人群,每天早上图书馆门口长长的队伍,每年书展上络绎不绝的购书者……热爱读书已融入市民生活日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24年,苏州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以1811.26万册次的外借量,722.56万人次的借阅量,佐证了市民高涨的阅读热情。全年超32000场阅读活动更是织就全民阅读网络,让“手不释卷”成为苏州人日常生活的诗意注脚。

苏州图书馆与全家十全街店合作打造微型阅读角,让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直达街头巷尾。 苏州融媒记者 姜锋/摄
场景无界,服务直达街头巷尾
书房嵌入地铁站、景区,图书馆借书一键快递到家,特色书店“遍地开花”……走在苏州街头,转身就能与书香撞个满怀。
“我发现苏州不少地方新开了书店,走街串巷的时候更有书香气了。”最近,苏州姑娘小敏欣喜地向记者分享了她的这一发现。她从小就爱逛书店,后来又眼睁睁看着它们关门。实体书店的萎缩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在电商和电子书的冲击下,很多书店的微薄利润支撑不起店铺租金。
可喜的是,苏州书店这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成为街头的新场景,让不少热衷探店的读者直呼过瘾,文艺生活幸福指数大为提升。这些书店多扎根于烟火气息浓厚的街区里,如上海三联书店苏州平江路店、古吴轩书店章太炎故居店、位于剪金桥巷的绛书房、位于太平老街的古吴轩书店·荻溪书局;也有的开在地铁里,如广济南路站地下空间内的品牌书店“星连书站”;还有的甚至开到了大剧院里,如刚刚在苏州狮山大剧院开业的合方·幕间时光书店……它们不仅提供书籍销售、咖啡茶饮、文创产品,还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客厅”。
难怪有读者感叹:一天里的好书、好作者、好活动太多,投身参与的时间都不够切分了!这也折射出苏州的阅读图谱——不是读书日的应景,而是365天的常态。一场场不落幕的书展中,阅读成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选项。实体书店、读书会、城市书房不断涌现的背后,正是苏州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近年来,苏州连续出台两轮全民阅读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首部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的决定》,为苏城写好新时代的阅读答卷提供保障。目前,苏州全市已建成148家24小时城市书房,让阅读服务突破时空界限。接下来,苏州将再度新增一批规模型、标杆性的24小时城市书房,深度赋能“文旅+百业”融合发展。
苏州图书馆这两年也一直通过总馆配送的方式,将优质的公共阅读活动直接配送到分馆或者阅读空间里。目前,苏州图书馆已建有2个总馆、100个分馆、143个网投点,去年共举办4597场读者活动,吸引127.09万人次参与。服务网点向地铁、公园、景区等生活场景的延伸,也让书香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创新打造“云端书舱”亮相,为市民游客带来别开生面的阅读与文旅融合体验。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供图
体验无界,书香浸润生活日常
早上9点,在苏州工业园区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钱朝阳走进地铁车厢,打开手机里的读书软件。这是他每天通勤路上的“固定动作”。“如果早高峰人特别多,看书不方便的时候,我就戴上耳机听书。”钱朝阳说,虽然地铁上嘈杂拥挤,但只要开启沉浸式的阅读,心里就会变得踏实、不再浮躁。
如今,忙碌的人们选择在碎片的时间里用阅读安放心灵,弥漫着书香的地铁,成为城市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而苏州图书馆AI服务平台的上线,让阅读更加随时随地。想象一下:突然想读一本悬疑小说,又不想翻遍整个图书馆App,只要打开苏州图书馆AI助手晓阅,然后对着它说:“我想看一本像《白夜行》的书。”15秒后,你就能收到一份私人定制书单。
此外,晓阅会像最了解你的老友一样,默默记下你最近借了《三体》,喜欢东野圭吾,甚至注意到你总在周末看美食书籍……然后结合Deepseek、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AI大模型,秒推“你可能爱到熬夜刷完”的书。它还会主动帮你拓展阅读范围——比如你常看科幻,它会推荐一些硬核科普;你爱读散文,它可能安利一本冷门诗集,让你再也不用纠结“下一本读啥”!如果不知道本周有哪些活动可以参加,晓阅还能立即为你列出本周苏图所有阅读活动的详细时间和报名方式。

苏州图书馆AI服务平台,让阅读更加便捷。 苏报融媒记者姜锋/图
无边界的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拘泥于文字,还可以是一场沉浸式文化体验,可以是一段或优雅或激昂的吟诵,可以是线上线下的联动赋能。
4月18日,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打造的“云端书舱”亮相,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与文旅融合体验。首个“云端书舱”以“苏州之眼”摩天轮轿厢为载体,依托园区“文化云”平台,巧妙地将数字资源与线下文化活动相结合。游客只需通过扫码进入小程序,即可轻松获取听、看、赏析的数字资源,享受“阅读+”带来的全新体验。在这里,阅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而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拓展了阅读的边界,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也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上有天堂,下有书房”,这句改编的民谚正在苏州成为现实图景。当阅读从节日仪式变为日常呼吸,当书香渗入城市的毛细血管,这座千年文脉之城正在证明:最动人的城市表情,是沉浸书卷时的会心微笑;最温暖的人间烟火,是万家灯火中的书香氤氲。此刻的苏州,正以全民阅读为笔墨,续写着“人间天堂”的时代注解。(苏报融媒记者 姜锋 实习生 乔益华/文)
编辑: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