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通渭播绿忙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包雪瑞
四月的春风吹拂大地,正是植绿好时节。连日来,通渭县各乡镇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期,以“绿满陇中”行动为引领,结合科技手段与全民参与,掀起植树造林热潮,以实际行动共绘生态新画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近日,在寺子川乡的造林现场,一场“科技+生态”的造林实践正火热开展,随着无人机螺旋桨的轰鸣声响起,一株株云杉、刺槐苗木被精准“空投”至陡峭的山坡上,标志着寺子川乡“绿满陇中”春季造林行动全面启动。
往年,春季植树,村民需肩扛树苗、徒步攀爬,一天仅能运送几十株,而如今一架载重30公斤的无人机,在百米作业半径内可实现“分钟级”精准投送。
“无人机一次可以运载8—10株树苗,在100米的范围内不到一分钟就可以运送一趟,大大提高了运送树苗的效率。”无人机操作员王鹏程表示。
在通渭县平襄镇温泉村北山,2025年春季城区面山绿化义务植树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活动采用“无人机运输+人工栽植”的创新模式。3架无人机每日可运输苗木1000株,效率达人工的10倍,还解决了陡坡造林难题。县直128个单位的干部职工与群众协作,完成松树等耐旱苗木栽种,并落实“三定四包”责任制,确保“栽一棵活一棵”。
“今年以来,通渭县林草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三绿’并举,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环境,努力实现大家期待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全县计划完成造林封育2.45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3万亩。”通渭县林草中心副主任李宁介绍说。
春风十里,正当植绿。在榜罗镇,镇村干部群众、志愿者在双峰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干群携手共同描绘“春日新绿图”。
“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看到一棵棵树苗整齐栽植,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建设和美乡村的信心。”榜罗镇双峰村党支部书记崔巍说。
“榜罗镇抢抓春季植树造林黄金时节,今年计划落实面山绿化400余亩,对通榜路、常榜路、各村进村路口等重点路段栽植行道树1.4万株59公里。”榜罗镇人大主席师国荣表示。
春染陇中,绿满碧玉。一场“染绿荒山”的攻坚战在碧玉镇如期拉开序幕。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及志愿者200余人组成“植绿先锋队”来到新城村北山植树造林点开展荒山造林、植树播绿活动。
今年,碧玉镇结合区域生态修复需求,科学划分造林区域,以新城北山面山绿化工程作为重点,规划绿化面积200亩,计划种植云杉10000株,同步推进退耕还林补造31.3亩、种植4500株,确保生态修复与绿化提质并重。此外,全镇还统筹推进“四旁”义务植树4420株、绿色长廊建设12公里,预计完成栽植数量24120株,形成连片生态屏障,助力水土保持与景观美化。
近年来,通渭县通过“扩绿、护绿、兴绿”并举,“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8.72万亩,构建起黄河中上游生态屏障。植被覆盖率提升后,水土流失减少,“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治理效果凸显,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未来,全县将继续深化林长制,探索“生态+”发展模式,推动绿色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为打造“陇中生态绿肺”持续发力。
从荒山秃岭到层林叠翠,通渭县各乡镇以科技赋能、全民参与、制度保障,书写了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这场绿色革命不仅重塑了通渭的生态面貌,更孕育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