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放大学开展多种清明节活动

祭奠英烈 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烈士功名万代传,丹心赤子每时牵。又是一年清明时节,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4月1日,河南开放大学匠心书院、校团委联合组织师生走进郑州市烈士陵园,开展了以“铭记先烈伟绩,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清明祭奠革命烈士活动。
在英雄纪念碑前,全体师生怀揣崇敬之情,整齐肃立,鞠躬默哀,敬献花束,擦拭墓碑,坚定地在心中许下青春的誓言。师生们还参观了中原革命英烈纪念馆。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和一件件实物展品,仿佛回到了当时的时空,更加生动地了解了曾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烈士那种宁死不屈、大义凌然的精神。
先烈精神永不褪色,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以信仰为舵,以奋斗为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我们要向革命先烈学习,不忘初心,刻苦努力,为实现建成现代化强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

礼敬先贤 文化血脉生生不息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月3日,河南开放大学文心书院举办“礼敬先贤·春遇传统”清明节主题文化活动。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手作、古典艺术表演等形式,让师生在春日雅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书院200余名师生参与。
青团手作:咬一口春天的诗意。同学们捣艾草为汁,和粉作团,裹入各色馅料,轻咬一口,仿佛尝到了白居易笔下“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的江南韵味。
指尖非遗:纸鸢风铃诉春语。同学们以竹为骨、绢为翼,绘制沙燕、金鱼、蝴蝶等传统纹样纸鸢风筝,细篾条在指尖翻飞,化作叮咚作响的“清明铃”,悬挂于书院廊下,随风轻唱春的序曲。
以袖为墨:写一阙千年不散的唐风。身着汉服的同学们以优美的舞姿再现盛唐气象,将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豪情与诗意融入舞蹈,带着观众深入探寻清明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
参与活动的师生纷纷表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他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4级电商三班的申晴说:“原来清明节不只有哀思,还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接下来,文心书院将持续打造"可触摸的传统文化",通过节气雅集、非遗工坊等多元载体,架设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桥梁,让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更具生命力的传承之花。(通讯员 周丽琳 张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