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这个现场会给出思路举措
4月22日上午,安居区三家镇河嘴村,水稻千亩高产示范片的指示牌伫立在田边,“亩产700公斤以上”的产量目标格外抢眼。指示牌背后,农机手正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精准插入田中。
当天召开的全市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工作推进现场会上,市农业农村局明确提出,从春耕开始就抓紧抓实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将试验示范田的高产典型转化为广阔农田的丰产丰收。

聚焦提升水稻单产
各地先谋快动开“粮”方、施“粮”策
大春,即指春夏播种、秋季收获的农作物。作为遂宁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大春作物贡献了全市全年八成以上的粮食产量。
水稻是遂宁大春栽插的主要作物,今年全市水稻意向播种面积85.3万亩,这意味着,水稻产量和品质如何,直接决定全年粮食收获的成色。
今年,围绕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大英县依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科学谋划布局,优先选择领导力度大、推广能力强、业主积极性高、生产基础好且易于集中连片的水稻产业带作为千亩高产展示片建设基地,条件适合的整乡(镇)全域推进。
安居区则是科技赋能、服务支撑,加强与川农大、省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抓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的集成应用,带动水稻单产增加。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巡回指导服务工作组作用,开展全覆盖包片蹲点指导服务。健全“1+6+N”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体系,提升农作物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水平。
各地还将把大面积提高单产贯穿全年粮食生产全过程,针对水稻生育时期明确主攻目标、提产措施、技术要点等内容,确保环环相扣、稳步推进。
狠抓重点任务落实
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农业农村部门将坚持点上突破、面上推开,狠抓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工作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在扎实推进千亩高产片、百亩攻关田、规模主体示范片建设基础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整建制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坚持高位推动。落实县级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制,构建覆盖全域、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指导精准、保障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科技支撑。实行首席专家制,依托省农科院、川农大等专家团队,整建制、分作物量身定制单产提升技术模式,同步组建县(市、区)农技推广服务队进村包户联主体。大力推广精量播种、精细整地、水肥一体化、智能育秧、无人机飞播等关键技术,加强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持续发力提高技术到位率、装备匹配度。
——优化资源整合。按照农业经营主体“缺啥补啥”原则,有效整合高标准农田和“五粮融合”宜机化改造等项目,加快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粮油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真正做到“水为粮油流、钱为粮油投、路为粮油修”的强农惠农投入机制。
——注重示范引领。统筹做好水稻千亩高产片、百亩攻关田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成片成带成规模建设主要粮油作物万亩高产示范带,加快形成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整建制推进局面,真正推动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
(全媒体记者 侯跃)